当下市场,线上线下的促销效能正在下降,促销释放的消费潜能环比在持续降低。
这可能有外部环境的短期影响,也可能是因消费端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变化。
消费者正在从品质、品牌消费阶段,逐步进入品类、品格消费阶段。
在2021年的618大促即将到来之际,或许能开始展现这一点。
从目前前期而动的企业来看,苏宁的618大促有一些变化。
一
市场占有率
促销的一个目标是为了市场占有率。于消费端快速建立认知,刺激需求,进而来扩大市场份额。
在市场的早期阶段,即市场快速成长阶段,这一手段非常有效。
而到了市场平稳期,简单的数字游戏、强刺激的视觉营销、公共话题占领、存货“倾销”所带来的促销效能可能会开始下降,对需求的拉动作用开始降低。
从美国市场看,沃尔玛是以促销“发迹”,但到了上世纪80年中后期,Costco于美国的出现则不以促销为卖点了。
这个阶段,《商业观察家》将其理解为:促销迈入中年。
宏观层面,根据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8.8岁,这个年龄段已是经历过风雨,有过段阅历的中年了。是从没心没肺的青年跨向了沉稳而略有所思的中年。也是从个体的强感官刺激追求,到了个体精神及对周边环境友好的追求。
人们对消费主义会开始产生反思。疫情则会加速这个进程。
这个阶段,简单通过强刺激的“数字游戏”——促销来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的做法,可能会越来越难,效能越来越低。
包括在线下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超市,每一次大促所能带来的效能已经越来越低,而为了维持业绩,更多企业选择通过扩大促销频次来维系。这其实显示了过往的促销方式难有增量。
线上一年365天,则也有100多天在做同质化的、比较粗放的大小促销,
所以,我们能发现,促销与市场认知、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已经越来越难划上如过去般完美的等号了。
这就是说,促销依然还重要,但确也需要升级。
二
品格消费
经典理论将消费的发展演进划了四个层次。
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品类消费、品格消费。
品质消费,是消费者要性价比的品质商品,要物美价廉。
品牌消费,是通过品牌来驱动消费行为,所以,品牌有溢价。
品类消费,就是说品牌相对不重要了,工业设计、美学相对更重要了。
品格消费,是消费影响社会,消费者有责任意识了。是从个体的“感官”追求,上升到了精神追求与环境友好。
前两个阶段是过去促销模型的基础。强价格刺激、品牌“让利”让促销的效能很高。
由于中国消费市场是分层的,下沉市场可能正处于品质消费阶段,强价格刺激仍会很有效。但在高线市场,人们则开始进入了品类消费、品格消费阶段了。
于是,你能发现,过往的促销模型,在高线市场的效能是越来越低了。人们不再会为了几个免费鸡蛋去超市排队,也没有耐心再去算复杂的促销折扣玩法。
促销由此迈入了“中年”。
这可能就是苏宁要升级六一节日为宝宝节的重要原因。
我们看到今年的618,苏宁就把六一儿童节,重点强化打造成了一个主题性节日——宝宝节。把618提前了。
苏宁方面的解释是,既让成年人在消费中找回童心,感受年轻。也是舒缓压力、化解焦虑,让个体被温柔对待。
今年,苏宁主要诉求是做共情消费,其实,就是要将促销从个体感官刺激逐步提升到精神追求与环境友好。
顺势而为
疫情带来了消费信心不足,加速了消费心理变化,也带来了竞争的艰难。
所以,要顺势而为,挖掘内在,而不是盯着外部。
《商业观察家》问苏宁,今年618为什么要把重心提前,来做六一宝宝节,做这个的目标是什么?
回答称:换个姿势,错峰竞争。
要顺势而为。
增量的狭窄,企业间的目光往往也会变得狭窄,都盯到一块去了,什么事都容易扎堆。
但这也不一定对。对于“非主场”企业往往没那么有利。
就像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开拓北非战场,力图打通苏伊士运河,获得石油补给线。
这是对的吧,各国都在抢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是,德国当时不知道的是,在它的脚底下——北非,就蕴藏了足够它使用的丰富石油。
同理如日本偷袭美国,力图打破石油封锁,抢占东南亚油田资源,结果则是收获了一个漫长的补给线,消耗与损失的比得到的还多。
有时候聚焦内在、挖掘内在,远比瞄向外部,要重要得多。
尤其在竞争加剧,增量狭窄的市场环境下,越应该注重内部,要离消费者更近一点。
促销也是如此。少点“愚弄”,多点诚意。
京东物流辽宁省京东帮服资源招商
1484 阅读年营收2万亿、净利润下滑至90亿,大宗供应链五巨头业绩出炉!
1422 阅读两大物流国企成立合资公司,意欲何为?
1040 阅读行业首创!52名卡友数字人集体亮相
954 阅读物流企业销售激励背后的秘密
805 阅读深圳首发!顺丰同城与肯德基推出无人车智能配送服务
853 阅读运满满江浙沪上线“即时单”业务,打造极速货运新体验
832 阅读AI赋能车轮上的声音 路歌第十一届“5·2卡友节”圆满举办
791 阅读破局与重生:传统国际货代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战略突围
845 阅读关税大战遇上全球供应链:苹果公司深度研究与战略推演
72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