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便利店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额同比下滑了约15%,不少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头部品牌都开始闭店。
然而,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也有便利店逆市而行。它们不但没有被拖垮,而且随着疫情的好转迅速恢复状态,甚至进一步扩张。其中的代表,就是最近的后起之秀“便利蜂”。
便利蜂,创立于2017年2月,以24小时新型便利店为主体,用三年多的时间在全国20个城市开设了1500多家门店。与之相比,“便利店三巨头”之一的全家用16年也只开了2500多家店,其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便利蜂盈利的本事也令人称奇。一般来说,一家便利店从开业到盈利至少要花7年的时间营运,但便利蜂却只用了三年就在北京地区实现盈利,实属业界少有。
便利蜂傲人的成绩使它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便利蜂于2017和2018年获得过两轮融资,总金额达5.56亿美元。近日有消息称,便利蜂已完成新一轮融资,累计募集资金达15亿美元。
很显然,势头强劲的便利蜂不可能满足于当前的1500家门店,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内部规划,由于原目标提前完成,便利蜂已将未来3年的门店目标数上调至1万家,并于今年内实现全面盈利。
如此来看,便利蜂真的要像蜂群一样,飞舞于全国的各个角落了。
便利蜂不仅在开店速度上如蜜蜂般迅捷,他还拥有强如蜜蜂的“数学能力”。
你可能不知道,蜜蜂虽然没有学过镶嵌理论,但它们却会构筑正六边形的蜂巢,而正六边形是同等材料下围出空间最大的一种形状。可以说从人的角度看,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数学高手”。
而便利蜂则与蜜蜂一样精于计算,它的过人之处在于对智能算法应用上。便利蜂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与其看重算法密不可分。
首先,在选品上,便利蜂以算法绝对的理性主义代替了人的经验主义。传统的便利店为了让货架摆放更合理,不惜花重金聘请专业人士指导,乃至放权于店长。
但人终究是感性的动物,总会凭借主观判断作出取舍,所以结果往往不是最佳的。而便利蜂则是把货架全权交给了算法,早餐上新什么样的包子,荤素如何分配,临期产品放哪……通通由系统决定。
便利蜂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0个最有经验的7-11店长,拿着所有数据工作一周,把一个店铺的商品SKU减少10%;结果显示销量隔日跌了5%。复原让计算机选择,同样减少10%SKU,销量隔日只下降了0.7%。
正所谓“数据不会说谎”,算法基于客观事实判断,能发现人类的认知盲区内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由此让便利店货架的摆放最为合理。
然后,在制作上,便利蜂用量化标准减少了不确定性。便利蜂没有少许、适量这些模糊的词汇,制作菜品的所有配方都要无比精确。
比如一道简单的关东煮,配料变动起来是这样的:汤汁的颜色下调15%,盐度降低15%,鲜度提升15%,配比量精确到0.1克,补汤稀释后盐度精确到0.01%……至于怎么变,算法会根据当天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
此外,经加热完成的菜品,必须第一时间使用探针式测温计测量其中心温度,如果小于80℃,需要再加热15-20秒;完成后,菜品将陈列在内置85℃温水保温柜中,保证它们的温度维持在65℃。
只有将这些标准量化,才能保证顾客吃到口味一致的菜品,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
最后,在定价上,便利蜂也是交由算法决定。通过研究价格和销量的变动曲线,系统会给出每个时间段最合适的价格,根据反馈不断改动、优化。最终结果就是某些单品的价格低得惊人,但最后利润上却比以前更高。
这样的一套“万能”的算法,是1000多位便利蜂技术人员齐心协力搭建的。而事实证明,便利蜂的付出没有白费,算法确实在店铺经营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零售的支持者常常会陷入一种“唯技术论”的误区,认为便利店的最终形态一定是去人工化的。但就目前看来,无人便利店的效益并不好,无数“玩家”在烧光钱后只能“退出游戏”。
而便利蜂的特点就在于,它做到了技术和人的平衡,没有走向任何一个极端。
我们能看到,便利蜂里的收银环节是由消费者自行完成的,但依然配备了店员帮忙。虽然在初期便利蜂承受了机器和人工的双重成本,但一旦完成了对用户的教育,后续的成本将直线下降。
而在收银以外的地方,便利蜂与全家、7-11没有太大的区别,点餐、拿货有专人负责,人工服务的便捷性依然能享受到。
便利蜂这么做是为了提高效率。如此一来在客流量较大的时间段,只买一两件商品的顾客就不必和点餐的顾客占用同一个柜台,结账速度便大大提高,用户体验也直线上升。
是的,数字与温度并不矛盾。人们发展技术,是为了优化流程以减轻人的负担,而不是为了取代人工。
同时,真人的某些优点也是机器所无法取代的。比如有的人去便利店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问路。便利店不应该只局限于商业上的便利,而应该落实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因如此,对店员的培养也是便利蜂优化措施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便利蜂甚至还做过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给员工发了一张数学考卷。
这套卷子上的题目,基本都和店铺运营相关。便利蜂希望员工成为并肩战斗在智能零售战场上的伙伴,而不是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否则与“无人零售”又有什么区别呢?
没有人的便利店,谈不上真正的便利。
2024年物流十大事件
286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2257 阅读运费内卷、成本走高、份额蚕食,专线老板如何破卷突围?
148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1348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200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111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47 阅读做正确的自动化决策: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方位指南
1057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96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97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