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国民陷入了恐慌,多地超市、电商平台的生鲜农产品遭到抢购,生鲜农产品需求井喷。这也让更多人认识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而这其中,“最先一公里”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业内往往只注重运输、仓储和配送环节,相关政府部门也是局限于大物流政策的出台,往往很多食品安全事故和浪费的原因发生在“最先一公里”,一旦在产业链前端某一个环节发生“脱冷”,即使后面全程冷链也是无用功,反倒浪费了冷链资源,这是由冷链物流的不可逆特性决定的。
近些年政府逐渐加强“最先一公里”的政策支持力度,在这其中不光国家层面的政策,也包括诸多地方性政策。如《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支持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政策措施》等,都对于产地源头冷链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可见全国由上至下对于发展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迫切需求与坚定决心。
2019年全国冷库容量达到6052.5万吨(折合约1.51亿立方米),新增库容814.5万吨,同比增长15.56%。近年来产地型冷库增长明显,显示出农产品产地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基础设施薄弱
预冷设施缺乏,专业的预冷设备使用较少,仅有少数农业企业购置真空或风冷预冷设施,大部分生产者采用土建冷库配套多个冷风机快速打冷的方式代替实现预冷功能,效果与专业预冷设施差距明显。
二、产地冷链设施设备存在季节性闲置
农产品具有固定的生长周期,受季节性的影响,冷库、分级、包装等设施设备也会随农产品成熟上市出现高频使用,在农产品未采摘时出现闲置的情况。
三、冷链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仍然较高,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冷链物流成本约占到农产品总成本的10-30%,冷藏、加工、包装、运输、损耗等环节;从冷链物流企业角度来看,路桥费、燃油费、人工费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来占到冷链企业总收入的80%以上。
四、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
中国的农产品目前在产地端的标准化包装较少,大多数通过栅栏车、棉被车运到消费地的批发市场。由此可见,亟待加快农产品的挑选、分级以及包装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有待加强,没有体现出品牌的真正效应和价值,农民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注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基层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农民对生鲜保鲜知识匮乏,对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冷链意识薄弱,又缺少专业的冷链团队指导,致使生鲜产品在“最先一公里”就已经断链。基层冷链人才短缺,包括制冷设备维护、冷链运营管理等环节,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
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1665 阅读2025开年跨境商家利润就被吞掉一大笔,海运费暴涨后又大跌为哪般?
1287 阅读顺丰133亿件、中通340亿件、圆通266亿件、韵达238亿件、邮政180亿件……全年快递业绩出炉!
1334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2025发展战略发布
1172 阅读解码DHL全球化密码:物流企业出海启示录
986 阅读AI 赋能供应链,从价值创造到未来引领
981 阅读工业工程界的“诺贝尔奖”揭晓,顺丰为2025年唯一中国代表
900 阅读今日启动!手机首入“国补”,邮政EMS全链路物流保障
850 阅读上线首日,京东快递凌晨即送达手机国补第一单!已支持全国所有上线省市!
883 阅读连续2年夺魁!日日顺荣膺LOG供应链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85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