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路》是读者了解信息高速公路全部面目乃至21世纪人类生活面貌的最佳入门书。
比尔·盖茨是一个拿未来打赌的人。十几岁时,他就预见了低成本计算机可能会具有冲击性的影响。“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张桌子上都有一台计算机”成为年轻的比尔·盖茨的使命,他为此而奋斗了几十年。
《未来之路》与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现实性,更有意义的说,比尔·盖茨还以他从容不迫的风度向人们指引了一条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途径。章正坤先生在《译后记》中说:“门在英语中叫做GATE。饶有兴味的是,这本《未来之路》的作者比尔·盖茨的英文名字就叫GATES(一道道的门)。所以通过一道道的门,我们就可以进入信息高速公路,从未在未来之路上纵横驰骋,周游八极。
下面的内容想表达的是对未来十年物流技术应用的大趋势预测,是从现在开始、2030年期间会发生的大的结构性的变化的领域,包含物流技术以及物流网络运作结构方面。
思考未来大趋势会有哪些根本性的改变:
市场需求的改变
市场需求结构的持续演变。消费者需求结构特征的演变驱动企业服务目标和供应链结构主动/被动调整,驱动物流运作结构(仓储运作和运输运作)演变,这种演变在未来十年间的累积将会是非常巨大的结构性变化,会对物流技术应用形成根本性改变,所谓的从量变到质变。
技术成为生产力
技术进步的预期。过去十几年,物流运作领域的人工自主的效率已经被提高(或压榨)到极致,机械设备和自动化设备技术虽然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但也都到了效率曲线末端。未来可预见的是,物流运作需求日益复杂,其结构性变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可以确定的方向是,必须通过技术应用来实现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从容应对,所需要的技术不是现有技术基础上的提升,而是能够带领行业跃到第二条增长曲线跑道上的新的技术。
提升效率
现有长期效率严重低下的物流环节都将被变革,被新技术变革。(哪些是效率严重低下的领域?哪些是社会资源大量投入去提升/但提升的效果又有限的领域?或者说,哪些是你长期被折磨又不得不天天面对的已经成为习惯的占据你大多数精力的领域?)。 如果沿着原有的技术路线去优化提升,可提高的效率(或成本的降低)大多在5%-15%之间;有些项目实现了30%-40%的提升,大多是采用了与现在技术(策略)完全不一样的技术(策略)应用。)
预测的十大趋势:
智能化物流设备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
叉车市场将迎来史上最严峻的转折点
货架通道1.8米将成为主角/前移式叉车将不再是主流设备
公共的仓库建筑结构将会增加新的结构形式:局部单层高空间+局部多层
中欧班列将改变国际供应链物流路径格局/其伟大程度堪比大运河
国内高铁物流将驱动构建全新的物流网络运作模式/今天的公路干线运输将受到降维打击
1)目前物流仓储运作大多场景还是人工作业,人工的效率已经接近顶点,有些仓库人工数量多达千人(这是巨大的风险)。
2)智能化设备技术在自动化基础上增加的柔性和智能协同组织,克服了传统自动化过于刚性的问题。
3)智能化技术应用近几年已经获得突破,并获得资本市场的偏爱。
那么,智能设备技术的需求具体来自哪里?
最大的市场需求是替代人工作业(这你已经知道了,但你不知道会有多大的人工比例被替代)
其次,传统的叉车将被无人驾驶叉车替代(可以称之为SMART叉车)
还有,一些传统的自动化设备技术将被智能化设备技术替代(如,一些输送线,分拣机,)
最后,现有的自动化设备技术也将进行智能化升级(如,Miniload 和Multi-shuttle 必须有智能ABC储位优化功能)
未来,智能设备技术的市场有多大?(看下面这张更牛的图表 JJ)
Remarks: 上面是数据是在一定假设下分析得出的,有点匆忙,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各方面求实考证,但作为预测一个数量级的市场规模是有意义的,可以将一些假设数据(现有仓储人员数量/AGV智能设备综合平均单价/被替代的比例)在合理范围调整看看结果,但相信几千亿级别的市场需求规模不会改变。
哪些智能设备技术是更受市场欢迎的?
目前物流领域的智能设备技术已经从简单的完成跨空间平面搬运发展到深入的货到人和订单到人的搬运拣货技术,聚焦在电商作业或者说拆零拣货作业的场景,B2B作业场景任然有待开发应用,包装环节还没有获得突破。另外,在生产车间物料搬运也开始了广泛的实践应用。
但不论哪一类产品技术,有一个应用方向是清晰的,智能设备技术大部分应用需求是对现有物流设施场景的改造,客户方不可能清空现有场地,也不能大面积停止现有的业务作业,因此,“人机同场混合作业”和“即插即用”是智能设备技术必须要实现的应用功能。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在仓库的作业人员某一天上班时发现自己工作的场所增加了一个机器人“同事”,而且可能与你打招呼,还自我介绍,提出要与你PK谁的效率高,也可能根本不理你,只是埋头干活,你顿时感到压力来了。
叉车市场将迎来史上最严峻的增长曲线转折点:
叉车销量与制造业投资高度相关,电商物流投资带动仓储叉车销售。叉车下游中,制造业和物流需求约 2:1。通过历史数据发现,叉车与制造业产值及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预计叉车销量将随制造业投资增长而继续平稳增长。电子商务的普及带动快递量快速增长,驱动相应的自动化分拣、仓储、搬运设备投资。电动步行式叉车最受益于物流投资增加,预计 19 年仍有 50%增长。
国内叉车市场年需求量在2020年达到60万台,过去十年间增长近十倍(见下图),也就是说,只要做好搭顺风车工作的叉车企业十年业绩也能增长十倍,此期间也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品牌叉车,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叉车的下游应用行业十分广泛,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对叉车需求最大,从我国叉车分行业的销售情况来看,制造业约占 52%,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仓储及邮政业约占 21%。
2020年无人叉车销售量大约5,000台,这数量相比传统叉车的60万辆还不到一个零头(看不上),但如果未来十年后每年新增30-40万辆(不包括现有使用的传统叉车被改造成无人叉车),那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因此,未来几年传统叉车需求量应该还会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将逐步减缓,当叉车市场增长量小于SMART叉车需求量时,传统叉车需求量开始萎缩,很多传统叉车人将被迫跳到第二曲线。那时,叉车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叉车之间的竞争(实际上现在开始已经不是传统叉车之间的竞争了),而是SMART叉车之间的竞争,很多传统叉车企业将沦落为OEM,叉车上贴的是别人的LOGO。
3. 货架通道1.8米将成为主角/前移式叉车将不再是主流设备
内燃叉车和电动叉车各有优劣势。近年来,随着环保、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叉车销售市场结构优化呈加速状态,电动叉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从物流中心项目的直接运作成本结构进行分析,结论是仓库租金成本在仓储运作成本的占比平均高达30%(见下图),如以目前的仓库租金再计算,租金的成本占比高于30%。因此,新的物流设备技术应用的使命之一是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降低租金成本。
现今中国的仓储运作中,托盘式横梁货架区作业的绝大部分是前移式叉车,对应的货架通道需要3.2米宽,居然没有人认识到这是巨大的浪费。
消费者需求结构特征的演变驱动物流运作结构的调整,未来整托盘出货占比持续减小,整箱拣货占比大幅度提高,看看下面这两张照片中我们仓库作业同胞如何用前移式叉车拣货,你就知道我说的是无比正确的了。
那么,未来哪些设备技术会替代前移式叉车成为主流?
1)窄巷道叉车
2)新的智能设备技术(这产品市场还没有出现,不过我们的机器人团队已经设计好了,还有专利保护,就等资金投产推向市场。
这样,现有的普遍的3.2米货架通道将被缩小到1.8米(瘦身目标实现),仓储空间利用率被大幅度提高。
公共的仓库建筑结构将会增加新的结构形式:局部单层高空间+局部多层
目前物流设施仓库建筑主要存在两种结构,一种是以普洛斯为代表的大型物流商投资建设的单层高空间(9.0-10.5米内部净高)的仓库,行业大家称之为标准库;另一种是近几年为了满足电商发展,很多二线开发商建设的多层楼库。实际上这两者都没有很好满足客户的仓储物流运作实际需求,因为这些地产商在物流大发展的进程中忙于买地建库收租金,没时间去研究仓储运作的实际需求,也没有意愿去研究,这些年仓库一直是卖方的年代。
仓库空间需要满足三方面需求:
1)存储需求,
2)作业需求(收发货作业,订单拣货作业,包装作业,退货处理作业,增值服务作业(如再包装)),
3)配套功能需求(叉车充电间,办公,更衣间,休息区,卫生间)。上面讲的标准库最好用的是存储,对各类作业区布局来讲,高度方向很多空间浪费,必须搭建阁楼货架(或钢平台)来增加作业区面积,这种做法对客户方投资不小,而且面临二次消防审批问题,再者,很多设备(如AGV机器人)不适合在钢平台上使用,还有很多其它问题。对于多层楼库而言,最适合使用的是各类作业,如电商的拆零包装,但如果作为存储功能,其空间利用率非常低。这些问题物流人都知道,就是地产商不知道。
对于地产商来讲,如果要开发一种既满足存储功能又满足作业功能的仓库,可能面临的难度是两类空间的比例如何搭配,其实只要躬身下去到客户那里多调研交流,虚心学习,就能掌握不同类别的客户需求;如果还不清楚,你可以来找我啊J,我有时候(自我膨胀的时候)觉得自己样样都懂(吹牛),我可以将市场中代表性的客户归类,调出我27年鸡肋的经验,帮你分析制定各类客户企业需要的存储能力和作业能力关系,据此给出一种新的库房结构布局图,还免费告诉未来的库房结构趋势演变,我用心,客户开心,你省心,和谐多赢。
中欧班列将改变国际供应链物流路径格局/其伟大程度堪比大运河
最近在电视上新闻中两次看到中欧班列的相关报道,人民日报前天报道“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4万列、运送113.5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50%、56%,综合重箱率达98.4%,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单月开行均稳定在1000列以上”。从2016年开始关注中欧班列,每年一次去与荷兰战略合作伙伴(BCI)年度会议时,都要叫我给总部团队讲一下中国的情况,这一年我的内容中重点介绍了一带一路的中欧班列,我当时主要传达的一个判断是“大家抛开一带一路的政治因素,我们供应链物流人应该重视并保持关注中欧班列的发展情况,因为在十年后它很可能会给出我们国际供应链战略上一种新的选择”。
未来十年,可以相信,以中欧班列为原型的亚欧大陆铁路物流占比将会大幅度提高,彻底改变百年的海运+空运的国际物流格局,形成真正的海陆空均衡结构。(约好了,2030年看看中欧班列物流的数据,不要惊喜到晕倒,到时中国欧洲物流人一家亲了,我们物流人也可以为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了,这也是我们物流服务企业朋友们的新的机会空间
国内高铁物流将驱动构建全新的物流网络运作模式/今天的公路干线运输将受到降维打击。
物流人的困境,不是天天发不出去货,就是货物运输太慢(挨销售部门和客户投诉),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一方面,互联网经济趋势下使得整车比例降低/零担和快递比例提高,物流运输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物流服务企业投入巨大资源构建覆盖全国的运输网络,试图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但这些都是一直围绕着汽运为主体的模式下的优化建设(传统的铁老大运输没法适应互联网经济物流要求,空运成本太高)。
很多年前就看到新闻报道说顺丰开始尝试采用高铁运输,我当时就有点小兴奋,还帮助传播。最近新闻又报道有人,已经着手建设全国高铁物流运作,感觉这次是来真格的了。
虽然这个预测有一点风险,但这是很有意义的风。对未来运输物流网络的构想是七个字“简捷高效低成本”,网络组织结构也是七个字“像极了虹桥枢纽”,以高铁运输为主干线/两头加上多种快捷的集货/配送模式选择(汽车陆运在这里做支线工作,你说委屈不),
未来这样的物流网络系统的效率取决于核心枢纽的建设,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包括:如何快速集货分拨,肯定需要很多各式各样的智能输送系统,还有无人货运接驳shuttle,巨大的数字孪生运营系统,支持高效运作的单元化器具,要建设的内容很多很多,但运作人员应该不多。
想象一下,十年后,我们的物流包裹坐着高铁,从上海到北京,一路吹着汽笛,唱着“我们的物流,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写到这里,已经烧脑厉害了,本来有点低烧,现在好像转中烧了,期间我到北阳台顶着北风原地跑了十次,到南阳台晒太阳十次,还吃了十个核桃补脑。原先我说的要写未来十大趋势预测,现在只完成了六个,还想写关于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商领域的未来趋势,但实在是有点脑力不足了,留到下周继续补上。
智能物流设备技术将引领下一个十年的物流仓储运作建设,中国本土物流智能装备企业将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有机会成为世界物流技术装备的主流供应商;传统叉车企业已经开始面临第二曲线的战略选择,压力可以想象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有望成为国际供应链建设的伟大工程;高铁物流将给汽运物流造成降维打击(可能对航空货运也有打击),大幅度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前移式叉车要么瘦身改为前移式机器人要么缩小需求。
另外,请大家反馈你感觉上面比较靠谱的预测内容,将该预测的标题数字回复到留言里,我做统计排列再发给大家。更欢迎大家也来一起预测,“只要你的思想够自由”,你也可以提出你自己认为的发展方向,我会收集整理大家的想法,在下一期将大家对未来新增的方向也列出来。
物流信息技术结构将发生大的变革/一些目前头部阵容的企业或将被迫退出
这里相关的信息技术是指物流运营运作管理的三大系统:订单管理系统OMS/仓储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合并简称OWT。其中,WMS已经成为仓储运作管理中应用最广的必备的软件系统,而恰恰WMS在未来仓储运作的演变中被变革是最大的。
实际上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对WMS的关注,当时国内本土服务商还很弱,WMS的主流服务商是几家国际巨头公司,Infor, 曼哈顿,红色草原,JDA等,还有SAP也有该模块但一直被物流人诟病。当时的市场特征是,企业上一套WMS系统,要花几百万到千万的成本,实施要半年多时间,而且还有很大的失败风险。
近五年互联网电商大发展,客户需求发生了大变化,要快速上线,低成本,服务响应要快,原有的国际几家大的服务商有点跟不上互联网步伐,国内本土服务商获得了发展壮大的窗口期,本土代表性的企业富勒等得到了大发展,还有天时地利把握很好的后期入场的服务商通天晓和海联天下等也都发展非常好,几年间这个市场完全变成了国内本土服务商的天下了,担心的只是这些企业会不会拿太多项目而没有把项目实施质量做好。
但目前的信息技术的繁荣,也存在很多突出的供需双方问题。访谈了四家企业的CIO后的总结,可以看出CIO们平时肯定压力山大,其中都谈到自己开发还是外部采购的抉择(纠结)问题,实质上是源代码的问题。
到今天,信息技术服务商大都还是不给源代码,而用户企业有非常需要掌握源代码,服务商不给源代码的原因可能是处于产品技术保护,毕竟投入了很大的资源开发的,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要将研发成本从客户License费中收回来(至少我理解是这个原因),有时我就想,难道不能将License费转换为直接的研发费用分摊费吗?(我们甲方客户大都是讲道理的嘛)。
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商兄弟们都过上了好日子、逻辑很简单:WMS的功能是为人工作业和仓储管理两方面提供服务,这里核心点是为人工作业服务。上篇文章第一个趋势预测中我就谈到,未来智能化物流设备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未来仓库的作业场景是很多机器人和少量的人工作业,而给机器人指令的是WCS(仓储作业控制系统),那么,WMS服务对象就少了很多,License收费就直接减少了,对吧?
机器人抢夺了不少我们仓库作业人员的饭碗,难道还要来抢夺我们WMS的地盘?这些机器人我们花了好多钱买的,这是谁干的,给我站出来”,一个男生说“这不是我们物流人干的,肯定时那些IT人干的”,经理气的“IT人这几天都没有来过仓库,你胡诌吧你,小心我扣你这个月奖金”,大家不敢吭声了,这时一个女生大着胆子低着头低声说“报告经理,可能是我们的KPI定太高了,机器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活,他们之间竞争太激烈打架了,我建议把我们的KPI都拿掉就好了”)
实际上这里机器人是背了黑锅了。如果让我们看WMS的功能模块,很多功能在未来随着智能物流技术发展都用不上了,相反,WCS的功能会不断强大,原先WMS的功能被WCS新增功能替代,但这是合法的,并没有犯规。今天,WMS根本不在乎WCS,因为WCS还很小,但WCS随着智能化会快速长大,会慢慢蚕食WMS的功能,特别是拣货作业,目前AGV机器人部队在WCS的幕后支持下正在全力向拣货区开进,还有收货上架,未来还有复核包装作业,也都会被机器人占领,到那时,机器人就成了主角,不,是WCS成了主宰者,还有什么算法和调度系统好像更重要,是未来耀眼的巨星,大家都使劲往里投钱,WMS成了没人爱的孩子。
下面,我用曲线图表达WMS/WCS未来演化趋势示例:(我把图灰色的那条线称成为“温水煮青蛙曲线”)(WMS的IT朋友们不要砸我鸡蛋啊,说好了,这只是预测)
刚才做这张图的时候,我想到了那张“旷视河图”,原先一直被这名称的“河图”两个字迷惑,我们老家产一种河豚,有剧毒但味道鲜美无敌,因此总觉得这张“河图”很神秘,但又一直不得理解。做完这张图,我隐约看到了这个“河图”的巨大野心(AMBITIOUS),但还不知道这张图画好了没有(我们大家都可以是画家)。
那么,具体的WMS未来该如何发展,有没有出路?
把WCS的地盘夺回来?难度很大,WCS与设备技术高度相关,WMS没有这方面的基因
向上向下发展?不,上面O下面T都是自己人
是否可以退一步转为开源系统,帮助解决CIO们的问题,换一种商业模式(咱不收 License费了,改收流量费)?
是否可以联合OMS和TMS,建立强大的联盟,自我升级为供应链网络运营层面的系统,是那种 SaaS/AI的,更高级些?
的确,传统物流信息技术的同学们要认真考虑这些问题了,那天我推导到这里时我自己都震惊了,感觉自己也要早做准备,我可以从物流咨询师转为未来预测师嘛,因为我自己也担心咨询这个业务需求能否持续十年。
写到这里,我又听到星爷的笑声。这事情还没完,在后期的剧情发展中,物流人与机器人和IT人三军团大战,期间IT人发生了分裂,分为代表WCS的新IT人与代表WMS/OMS/TMS的传统IT人,又有那个河图部落中间不断在各军团间跑动,最终演变成一场华山论剑的大戏,很多情节我还没有想好,可能还有叉车军团再崛起,那力量也会很大。这些,我将尽我能力在后面的“华山论剑”篇中再聊,"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呼哈)>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
供应链物流仓储运作外包行业演变
按道理,物流仓储外包(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好像不是物流技术演化的主角,但随着物流技术的深入演化,物流仓储外包运作的要素也发生了变化,从仓储运作效率要素和外包的本质来分析可能的演变。
传统上,供应链物流外包服务分为3PL(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简称三方物流)和4PL(简称四方物流),其中3PL是主角,负责甲方客户的仓储运作外包服务和运输服务,4PL是站在更高的供应链层面,应用供应链物流信息技术系统和优化组织能力,为甲方客户提供整体的供应链物流持续优化组织实施,提高整体效率.3PL和4PL功能往往是叠加的,很多大型的3PL公司都有4PL功能,如国际的利丰,嘉里,DHL,DD Schenker, Kuehne Nagel,C.H.Robinson,国内的京东,菜鸟,顺丰等。
物流仓储运作的效率要素:
物流仓储运作效率要素包括仓库建筑结构/设备技术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人工作业/运作策略应用等方面,目前3PL用的效率要素都还是偏基础的,主要是人+基础设备+基础信息技术系统(WMS),3PL给人的印象一直都不愿意在设备技术方面做大的投资,理由是要保持运作能满足不同类别客户的仓储运作(我知道,这是很牵强的理由)。但未来,仓储运作的效率要素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技术成为主角,WCS掌控日常运作,这是不可逆的趋势,现有的物流服务商能否跟进?
仓储运作外包的本质:
仓储运作外包的驱动因素很多(见下图,泽第咨询的不同仓储运作外包策略分析),但我最看重的是甲方客户获得能力弹性和可扩展性,在财务策略上实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最优平衡。至于外包给谁,只要能实现高效率/低成本/满足业务服务水平,以及能提高战略弹性和可扩展性,就可以了,也就是说,3PL并没有定义一定是“专门”做仓储运作外包的企业 (我是从来没有说过啊)。
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看清楚了,未来,当物流人在仓储作业大部分流程环节已经明显输给机器人时,仓库中作业的是大量的机器人和少量的物流人,更有挑战的是,WCS替代WMS掌控仓储运作,而WCS有高度的设备技术属性,还有背后AI老大,这些高级别的运作,现有的3PL能否搞得定吗?我蛮担心的。
那么,未来的3PL会是谁?可能有三种演化模式:
模式1:未来仓储运作依靠各类机器人和智能IT技术,这些设备技术不是一次性购买实施就好了,而是需要持续的优化提升,还要有维修保养(上文谈到了,机器人阿帅在厕所里被打的画面),谁最有这方面的优势?是AGV机器人技术服务公司(没错,我说的是机器人技术服务公司),这类公司可以不是AGV机器人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但一定要有组织运行机器人的信息技术系统和维护系统,日常核心应用的是WCS系统,还需要对布局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仓库的机器人实时线上管理(包括效率管理,健康管理,仓间调拨管理,还有EHS管理)。这将是一种新的SaaS服务模式: SRaaS (Softwared Robot-as-a-Service)
这种变革可能的演化路径:随着甲方仓库越来越多的作业改造为机器人作业,一个仓库中可能会出现人工作业/传统自动化作业/智能化AGV机器人作业三个部分,这时,外包策略就会出现变化,传统的3PL可能搞不定AGV机器人作业部分,可能会出现AGV机器人技术服务商介入局部运作外包,具体外包模式值得探讨。
(上面这个设想很像我自己曾经对未来公共出租车系统的设想:早些年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资金投资到地图软件,如高德地图,后来慢慢明白,未来的世界是无人车世界,到那时,出租车司机先失业,今天的出租车公司大多数推出,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可能是高德地图等那些拥有车辆运作管理能力的智能地图技术公司)(没有太听明白,但感觉好像很有道理)
模式2:现有的3PL自我升级,继续做仓储运作外包服务。前提是,抛开现有的仓储运作服务思维模式,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建立强大的物流信息技术(特别是WCS)和AI技术,最重要的是,要爱上机器人。
模式3:现有的3PL公司与机器人技术服务公司战略合作,建立新型的3PL服务公司。
2024年物流十大事件
286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2222 阅读运费内卷、成本走高、份额蚕食,专线老板如何破卷突围?
148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1334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200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1106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2 阅读做正确的自动化决策: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方位指南
1057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96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96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