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稳态业务,才是真实世界中的常见形态,这是供应链无法回避的艰巨挑战。
******
关于稳态业务的计划知识、非稳态业务的计划原则等相应背景知识,请参看文末“***”之间内容
*******
基于真实案例(数据经过脱敏),本文将探讨非稳态业务下的供应链计划策略。本文的讨论,基于工业制造业领域的现实管理特征进行。
三款产品A、B、C,连续60期需求如下图。
按照12期移动更新,各产品的需求统计特性变化如下图。
注1:移动均值、标准差取左轴,XYZ参数取右轴。
注2:背景色为XYZ区间,浅绿色为X,浅黄色为Y,浅红色为Z。
一方面,三款产品均为非稳态业务。平均需求、标准差,二者持续变化。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时期,三款产品的XYZ属性都不为Z。也即,在大多数制造企业,它们都应被归为MTS类别,需要主动备货。
这正是真实世界中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
案例目标:在预测准确性有限的前提下,探讨真实有效的供应链计划策略。
如果预测准确性能够保证,那么也就无需再去额外探讨什么计划策略。
本案例设定的“预测准确性有限”,包括:
(1)对业务变化的方向判断正确,但是幅度存在偏差。
(2)对业务变化的方向判断正确,但是兑现时间存在偏差。
(3)对业务变化的方向判断错误,需要一定时间之后才能一定程度上纠正错误。
这是真实世界里无法回避的现实。有效的供应链计划策略,应当能够主动应对这种问题。这正是本案例的核心目的。
真实有效,也即,不允许使用上帝视角。
基于之前对非稳态业务的原则性讨论,本文将在以下四点的基础上进行研讨。
第一,预测及其纠偏机制(有限准确度)
工业领域的销售管理工作,是KPI导向的,最终都将落实为具体的销售指标(或者销售增长指标)。销售团队会预判增长、寻求政策支持,并在真实市场竞争环境中力争实现目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并非所有预判和努力都能成功,所以,”准确度有限“。
当然,为了对结果负责,销售团队会定期评估预判和形势,并修正对增长的判断。这个修正,通常会比初始预估要好,即,更接近实际结果,但是依然保持”准确性有限“特征。
这里所谈的销售指标周期,设定为12期。
对于预测,研讨设置的初始逻辑为:
(1)以KPI导向,预测增长的初始预估均为15%。
(2)6期之后,修正增长预测,以初始预估15%和当年实际增长结果的平均值,作为修正预测。
显然,本文的研讨对于销售预测准确性的依赖程度很低。
预测增长与实际增长(累积同比)的情况如下图:
注:图中隐去了各销售指标周期的第1期数字,以方便观察。
第二,非稳态业务的监测机制
既然预测准确度有限,那么,供应链一方面需要使用预测,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预测偏差保持警惕。这就需要供应链有能力监测业务走势,识别有意义的偏差,以方便采取对应措施。
为什么要”识别有意义的偏差“?因为,供应链需要区分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正常波动是可以通过平滑生产自动克服的,而异常波动则很可能需要即时措施来修正其不利影响。
标准差,可以用来区分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所以是业务走势监测的重要指标。当出现异常波动时,则应主动采取措施(调整产出计划)以纠偏(避免库存偏离安全区)。
据此建立的业务监控机制,实际结果如下图。
注1:业务走势应当围绕均值曲线,同时,正常波动不应超出红线、黄线所确定的区间范围。
注2:这里采用的是单倍标准差,意味着”稳态业务下,出现异常波动的概率为30%“。
第三,安全库存策略及强化
如果是面对非稳态业务,单单依靠安全库存通用标准公式是不够的,必须采取抗压能力更强的安全库存策略。
在之前的讨论中,司马曾经介绍过安全库存强化公式 (详见 供应链计划协同:稳态业务)。不过,作为初始讨论,我们现在先使用如下的安全库存策略:
非稳态业务下,还需要建立对库存波动的监测机制。其原理,类似于业务监测机制。
第四,平滑产出、使用弹性
在稳态业务下,平滑产出策略最优 (详见 供应链计划协同:稳态业务)。对于非稳态业务,当存在预测时,也一样应当使用平滑产出策略。
由于预测准确度有限,因此,对于既定的平滑产出计划,也需要在异常波动时予以及时校正。
异常波动的识别,来源于前述两种监测机制:
其一,业务监测。当出现需求异常波动时,应调整产出。
其二,库存监测。当出现库存异常波动时,应调整产出。
产出调整遵循以下规则:
首先,尊重产出计划锁定期。只对上一期出现的异常在本期产出计划中予以对应修正。
其次,尊重弹性限制。调整幅度,以弹性限度为约束条件。
弹性限制,初始设定为[-40%,+20%]。
基于以上四点,用于模拟检验的主要参数初始状态如下表:
基于初始参数,可以得到的实际结果如下图所示:
研讨方式:
从初始设置出发,探寻各种优化思路,比较并选择最优优化方向。
首先,需要设定评估方式,以对各种参数的计划结果进行对比讨论。
其次,应当设定优化方向,然后对比计划结果的改善效果。
对于各种参数条件下的计划结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进行评估:
(1)计划变异:用以描述计划稳定性。基于预测展开的平滑产出计划,会因为业务、存货异常监测而被迫调整,由此导致产出波动。以实际产出相对计划产出的偏差来计算均方差,即可以表述计划变异程度;
(2)缺货率%:用以描述交货可靠性。若期末库存为负值,则意味着该期缺货。缺货期数占总期数的百分比,即为“缺货率%”;
(3)平均存货周转:用以描述存货效率。每个业务周期(12期),以实际需求为分母,平均存货(舍弃负值)为分子,即可得到存货周转率。4个业务周期的存货周转率平均值,即为“平均存货周转”。
此外,对上述三个指标在4个业务周期内的结果计算标准差,以描述该指标的波动程度。
在初始参数下,计划运行结果得到的指标如下图:
注1:左图为4个业务周期各自的指标结果,缺货率以负值表示(右坐标轴)。
注2:右图展示4个业务周期的指标均值,并以面积大小表示指标波动程度。其中,缺货率单位为%。
对于图中指标结果,可以解读如下:
(1)产品B:交货绩效很好,但是存货效率较差。
(2)产品C:交货绩效很差,出现了4期缺货(实际上为连续4期)。
(3)产品A:各指标均可接受。
因而,采用初始参数的计划策略,并不能让人满意。所以需要考虑优化改善。
问题在于,在预测、监测、备库、弹性等四个方面,各个方面优化效果如何?哪些方面的优化应当是最优先的?
限于篇幅,具体优化分析过程及结论,将在下篇进行。
各位朋友也可以先行猜测一下分析结论。
******以下为必要的背景知识,链接地址供复习
稳态业务是供应链计划策略的基石,所谓“扎稳马步,才能扛住打击”。
之前的文章中,司马为读者细细梳理了稳态业务下的计划策略,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即便需求不能满足正态分布,但是只要是稳态业务(均值、标准差基本稳定),那么“安全库存通用标准公式”就基本能够实现其所声称的服务水平,详见 安全库存设定:实例对比;
其次,即便是稳态业务,如果“随机波动不可预测、供应商弹性不可依赖”,那么有效的“供应链计划协同”就非常重要。这其中,“平滑生产”优于“平滑采购”、库存控制措施需要与需求波动特性相协调、需要按照颗粒度进行平滑生产才能有效兼容MTO等,是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前述讨论中,也曾简要涉及了应对非稳态业务时的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安全库存通用标准公式无力应对非稳态业务。即便采用滚动更新参数的跟随式策略,也无法保障交货能力,详见 安全库存与动态调整:实例对比。供应链需要抗压能力更强的安全库存策略。
其次,对于非稳态业务,在供应链计划协同中,预判及监控增长趋势、物料计划的主动性,是供应链能力的重点所在。详见 供应链计划协同:应对增长。司马也有专门的系列来讨论供应商交期稳定性及交期优化。
前海粤十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2853 阅读乐歌股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约50%,大力发展海外仓
2822 阅读物流行业如何破“内卷”?
1650 阅读电商件单票 36元,中国快递企业扎堆到中东搞钱
1458 阅读全球海运市场动态(一月中旬至一月下旬)
1371 阅读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1284 阅读5000吨!创单日历史新高!
1048 阅读打破成本困局:重塑企业运输采购新范式
1069 阅读顺丰控股:2024年12月营收264亿元 速运物流板块业务量同比增近20%
1060 阅读⾸批中国物流碳计算⼯具获得GLEC⼯具的授权认可
103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