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与需求的逐步升级,国民健康生活意识增强,膳食健康成为国民的饮食追求,处于膳食关键环节的食用油行业也进入了健康消费的新阶段。其中,销量持续增高的花生油,更是成为线上食用油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创立36年来,食用油品牌鲁花集团始终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优势,推动国内花生油产业实现三次飞跃,不仅造福中国消费者、带动了亿万农民增收致富,还有力推动了花生油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随着健康膳食概念的涌现,花生油的营养价值正日趋得到公众重视。在人均消费水平不断增加的当下,花生油依旧是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就营养价值而言,花生油富含多种脂肪酸、油酸、锌等微量元素、维生素E、甾醇、磷脂、白藜芦醇等,是一种优质的且比较容易消化的烹调用油。”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而这其中,油酸含量高的花生油亦日益受到欢迎。近年市场开始推出的高油酸花生油,主打“油酸含量高、健康”的特性,定位高端市场。对此,鲁花集团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布局高油酸产业。并于2017年在市场上率先推出自主培育生产的油酸含量高达75%以上的高油酸花生油,助力花生油产业健康升级。
“应该说,以花生油为代表的食用油,正在向精细化、品质化、场景化快速发展,引发消费端和生产端的相应变化,而作为高品质食用油的代表,花生油亦成为了消费的新风尚。”有业内人士表示。
作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花生油品牌,鲁花集团不仅助力了花生油的健康升级,更是以36年的坚守,推动中国花生产业实现三次飞跃。
改革开放初期,小包装食用油概念进入中国,各种食用油工厂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彼时,国内花生油产业尚处于传统小作坊压榨制油阶段。
为破解物理压榨花生油的技术难题,鲁花集团创始人孙孟全带领团队,用6年时间完成技术攻关,在1992年成功研发鲁花5S纯物理压榨工艺,实现了花生油从土榨法向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此套工艺具有五大技术优势,一是物理压榨技术;二是“生香、留香”技术;三是“无水化脱磷”技术;四是恒温储存保鲜技术;五是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技术,推动实现了花生油产业的一次重要飞跃。
而第二次飞跃,鲁花以种业为根基,通过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了花生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2009年,其便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公司,专门从事花生良种的引育试验、生产示范、经营推广,并联合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高油酸、高产量、高含油量”的、适合国内不同地区种植的花生新品种10余个。
同时,其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布局产业健康升级,在2017年推出高端定位的高油酸花生油产品。“鲁花高油酸花生油的推出,不仅填补了国内花生油高端市场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内首款高油酸花生油,实现了高油酸食用油本土化突破,是国内食用油健康升级的标志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鲁花的带动下,行业积极力推高油酸系列产品,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革命,从而推动上游种植端和科研育种的发展。
据鲁花方面介绍,如今,其已占据花生油品类绝对市场份额,这不仅仅因为其是产业的先行者,更重要的是,其以诚信和高品质赢得了消费市场的信任与喜爱。
“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是鲁花创立的初心。多年来,其时刻坚守这一品牌承诺,在产品制造方面坚持选用好原材料、严控质量、科学储存,在制取方面研发先进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层层检测,确保了食用油的安全、营养与健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多年来,作为花生产业龙头企业之一,鲁花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落到实处。其采用现代化订单的模式,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保价收购,让花生种植户直接从中受益。同时,陆续在河南周口、河北深州、辽宁阜新等多个地区建设了十余个大型压榨工厂,坚持“花生种在哪里,工厂就建到哪里”,将产业送到地头、将收益留给社会、将红利分享给农民,实现政府增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伴随着中国花生油产业成长,鲁花已经将自身命运与产业发展紧紧相连在一起,通过36年的企业实践,逐步成长为中国食用油领域的一张有力名片,助力了中国花生油产业的蓬勃发展,趟开了一条属于“鲁花”的发展之路。未来,其将继续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驱动,助力花生油全产业链发展。
京东物流日本新开自营仓,还要将一盘货推向全球!
1867 阅读抖音即时零售关于招募合作仓网服务商的公告
1505 阅读解读ASCM 2025年供应链十大趋势: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博弈
1501 阅读物流巨头分拆大动作:零担业务将上市,估值超2000亿元
1444 阅读解密极兔云仓:国内快速开拓、仓内履约100%
1399 阅读这件事,顺丰暖心坚持了十年
1285 阅读新成本视角下,揭秘多家优秀物流企业的降本方案
1204 阅读稳居全球货代十强,嘉里物流的2024做对了什么?
1066 阅读中通买飞机新进展,或购置自有飞机
994 阅读DeepWay深向完成7.5亿元B轮融资,加速智能新能源重卡研发步伐
89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