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我们要为国家和社会直接带来超过100万就业岗位!
京东再一次创造纪录。
3月9日晚,京东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京东2022年全年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0462亿元,同比增长9.9%,成功突破“万亿”门槛。经调整净利润282亿元,也是同比大涨64%。
(截自京东财报)
如果说利润大涨还有可能是“省出来”的,那么京东强劲增长的收入,则证明了其长期的投入正在释放能量。
截至2022年底,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到132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59%。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500个仓库,过去三年新增超过7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网络总面积已超过3000万平方米。
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资产规模,京东已然是当之无愧的实体企业。但其更加看重的,是如何在根植实体经济的同时,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因而对于技术投入,京东也没有懈怠。财报披露,2017年至今,京东体系技术研发投入累计已接近1000亿元。也正是这份投入,保证了京东在自营商品SKU超过1000万的基础上,2022年库存周转天数依旧达到了接近30天的全球领先水平。
正是依靠扎实的基础和领先的技术,京东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驻。 截至报告期末,京东零售的第三方商家数量连续8个季度取得20%以上的同比增长,2022年新入驻的商家数量更是同比增加34%。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财报期末,京东体系员工总数超过55万人,相当于在过去三年增加了29万员工。其中,京东物流的一线员工就达到了37万人之多。
由此可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京东的初心一直未曾改变。也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给予了它穿越周期的底气。
京东的长期主义,终于得到了回报。
过去三年疫情,全球供应链进入紊乱阶段,制造业、物流、贸易等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花旗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直到去年10月,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才回归历史正常水平。
而在此之前,运输成本、库存指标和PMI都出现了剧烈波动。众多企业产出受限,投入成本也大幅上升。与之对应的,则是社会需求转弱、就业压力激增等悲观景象。
如此困难的环境中,京东的做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2022年11月,京东第三季度财报披露后,刘强东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在庆祝京东全面盈利的同时,他还宣布要“为兄弟们做点什么”。
其中的头等大事,就是要为刚刚并入京东的十几万德邦员工缴齐五险一金,“确保每个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甚至,刘强东还表示要逐步将“外包兄弟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让他们也尽快得到同等的保障。
我们知道,在物流行业,人工成本一直是企业最大的压力之一。不少物流企业为了尽可能缩减成本,往往会规避直接与员工签订劳务合同,或者仅仅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如此一来,企业确实减少了社保等相关支出,员工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而京东从自建物流的那天开始,就一直“特立独行”,坚持和一线快递员签署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还提供商业保险等各项福利和补贴。
当然,京东为此付出的“成本”也十分高昂。年报显示,京东物流过去三年为一线员工支出了超过1065亿元的薪酬福利。
即使是在非常困难的时期,京东依旧坚持着这一原则,将员工的基础保障放在第一位。
除了一线快递员以外,京东对其他员工的保障也毫不含糊。
前不久,京东集团首次入选彭博发布的2023年性别平等指数(GEI),也是电商行业唯一纳入该指数的中国企业。
该指数的衡量标准包括领导力和人才培养、同酬与性别间薪酬对等、包容性文化、反性骚扰政策和对外品牌五个层面。京东能够入选,无疑是其重视员工保障的最好体现。
与此同时,京东对于员工的福利政策更是让外界大为艳羡。
此前刘强东的全员信还透露出三个关键信息:一是给高管降薪10%-20%,用于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
二是拿出100亿元人民币,为所有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让工作一定年限的员工们“都能有一个温暖的、稳定的、自己的家”;
三是大幅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规模,哪怕只在京东工作了一天的在职员工,但凡出现意外,都会由京东出资帮其抚养孩子直至大学毕业。
这些员工福利,放眼整个行业都难有企及者。尤其是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京东一边坚持提高员工待遇,另一边还在继续逆势扩员。
当一家民营企业员工规模达到55万人时,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企业的范畴。甚至可以说,京东一直在致力于让更多人获得一份有尊严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
京东的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多次看到京东展现出了一家民企的担当。
去年4月,上海疫情形势严峻。物流运力极为紧张,很多生活物资和抗疫物资运送缓慢。
当时有网友爆料,为了尽全力保障疫情地区物流供应,京东甚至进行了“自杀式单向物流”:准备14批人依次进入上海,以14天为一个周期就地隔离,与此同时前一批人进入后,下一批人接着进,通过循环实现每天都有物流运输。
后来据京东回应,从全国调集的快递员还不止14批,总计多达5000余名。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在最前面做出承诺、付诸行动,此举瞬间引发了大众对于京东的好感。
到了12月,疫情放开后,北京大量网点因涉疫关停,民生物资运输遇到阻碍。这次同样是京东率先站了出来,从全国抽调2000名快递员前往驰援。
与此同时,京东到家还联合众多超市门店和医药门店,筹备到足够的民生用品和药品,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一言不合”就冲上抗疫第一线的京东,印证了CEO徐雷在去年4月发布的那条朋友圈:“京东在抗疫救援方面,从来不惜力,从来不算账,也愿意用自己最擅长的供应链能力高效支援任何需要的城市。”
除了抗疫,京东还一直在探索如何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初刘强东卸任京东CEO时就曾表示,自己接下来会在乡村振兴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京东在乡村频繁的动作来看,刘强东确实兑现了他的承诺。
2020年10月,京东启动乡村振兴“奔富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计划三年内带动以脱贫县为重点的农村实现10000亿元产值。
去年春节期间,京东AI系统在河北辛集首次实现草莓智能温控;5月,京东农场携手云麦科技打造了国内首个无人农场,帮助农民实现全程自动化生产;7月,京东农服推出“京鱼智产”服务,实现了农产品全程数字化的标准化管理……
截至2022年10月,两年时间,京东已带动农村实现产值约7000亿元,在全国打造出多个“奔富村”。当初的“万亿”目标,也有望在今年提前实现。
京东在乡村振兴的贡献,早已超脱了“电商”的范畴。正如京东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定位那样,它其实是一家“新型实体企业”。
去年11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徐雷表示,像京东这样兼具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可以说是“从实体中来、到实体中去”。
能够更深入理解、精准把握实体经济的需求和痛点,更善于抓住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环节,将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价值、起到重要作用。
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在产业带,我们看到京东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其为家电企业打造的C2M反向供应链,帮助制造工厂平均节省75%的产品需求调研时间,缩短了67%的新品上市周期;
通过供应链协同和预测,京东将家电产品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0-40天,上游账期最短只需40天。作为对比,2006年时,线下家电行业的库存周转天数是87天,上游账期最高达180天。
前不久,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总裁曹鹏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两会上的首次提案同样围绕的是发展新型实体企业、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
在京东坚持不懈的推动下,未来各行各业数实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民生、农业、工业、商业,每一处我们都能看到京东的身影。相比创造财富,显然京东更加在意自己能创造出多少“价值”。
有这样的企业存在,对于行业、对于社会而言,都是一件幸事。
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更多像京东一样有能力、有担当的民企还会不断涌现。
2024年物流十大事件
2907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2446 阅读运费内卷、成本走高、份额蚕食,专线老板如何破卷突围?
154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1376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1295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277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31 阅读做正确的自动化决策: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方位指南
1064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034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99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