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沿海港口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08亿t,同比增长7.0%,增速创10年来新高;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将历史性突破3亿TEU,达到3.1亿TEU 左右,同比增长4.8%。2024年沿海港口生产主要指标将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在2023年高基数的影响下,增速将有所下滑
2023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与2024年展望
1.2023年全球经济低位运行,2024年将延续弱增长
2023年随着新冠疫情影响逐渐平息,全球经济正在迈向后疫情时代,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且不均衡,各国分化趋势日益扩大,疫情的滞后效应、地缘政治冲突、货币政策收紧等均对经济复苏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增速低位运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3年全年经济增长3.0%,较2022 年放缓0.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放缓更为明显,且内部分化严重,全年经济增长1.5%、放缓1.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在高通胀和高利率环境下,仍保持了较强的韧性,全年增长2.1%,相比之下欧元区经济增速仅为0.7%,德国预计经济增速下降0.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同比增长4.0%、放缓0.1个百分点,其中印度经济仍保持6.3%的较快增长。
发达国家通货膨胀高位回落。自2022年3月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实施了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受紧缩性货币政策、供应链修复、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刺激性财政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开始高位回落。11月当月美国、欧元区、日本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为3.1%、2.4% 和2.8%, 而2022年CPI 的峰值分别为9.1%、10.6% 和4.3%。
全球贸易增长不及预期,区域贸易有所提升。受商品价格下滑、货币政策紧缩、地缘政治冲击等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长不及预期。IMF 预计,全球货物贸易出口规模基本与2023年持平,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全球货物贸易将增长0.8%,远低于3%左右的经济增速。各国对产业链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西方国家采取“去风险”战略,推动产业链回归友岸外包或近岸外包,WTO 报告显示各区域之间的内部贸易增长比区域外的贸易增长要快大约4~6个百分点,显示供应链缩短、贸易区域化碎片化的趋势进一步强化。
2024年全球经济将延续低速增长,贸易温和复苏。全球经济依旧脆弱,IMF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2.9%,大部分国际机构预计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仍未回到疫情前5年3.4%的平均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到1.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4.0%,与2023年持平。究其原因,一是紧缩货币政策之后效应逐步显现。由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率接近央行调控目标,紧缩性货币政策趋向结束,从加息周期转向降息周期,但货币政策对于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二是政府债务压力加大,影响财政政策空间。国际金融协会(IIF) 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债务达到创纪录的307万亿美元,其中逾80% 来自发达经济体,未来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空间将进一步减小。2024年全球贸易有望温和复苏。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可能重新开启补库存进程,有助于维持全球贸易增长,亚太地区的贸易也有望摆脱低迷状态,引领全球贸易增长。IMF 预计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速将回升至3.2% 左右,WTO 预计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将达到3.3%, 均较2023年有所回升。
2.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波动恢复,2024年将保持平稳发展
2023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和挑战, 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同时,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5.2%,快于2022年3% 的增速,快于疫情期间平均4.5%的增速。从季度看,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波动,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增长4.5%,二季度虽然经济回升至6.3%, 但主要受2022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从两年平均看仅有3.3%,4—5月份工业、投资、出口、物价等指标增速均出现下滑,经济增长动力不强,恢复步伐明显放缓。进入三季度以来,前期受异常天气因素影响,经济多项指标增速进一步放缓,在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加码“稳增长”政策力度后有所反弹,实现4.9%的增长。四季度国内“稳增长”政策积极效应进一步释放,经济将实现平稳发展。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5.2% 左右,能够实现5.0%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见图1。
图1 我国GDP季度增速变化
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 动力有所分化。
(1)投资稳中趋缓
面对近年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投资的“稳增长”效能持续释放,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较2022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8%,拉动GDP 增长1.6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高位回落,1—11月同比增长6.3%、下降3.0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仍处在深度调整中, 成为拖累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国家推出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落地,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保持较快增长, 增速为5.8%。
(2)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3年以来消费市场保持复苏态势,活跃度不断增强,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上年同期的下降0.1% 转为增长7.2%。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33%, 对于GDP增长贡献率达到83.2%,消费市场对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凸显。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的强劲反弹成为拉动消费恢复的主要动力,商品消费继续保持温和增长,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9.4%、5.9%。
(3)外贸增长不及预期
2023年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在需求效应、基数效应、价格效应、订单效应、汇率效应等的影响下,我国外贸承压前行,1—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额(美元计价)同比下降5.6%,其中出口额下降5.2%、进口额下降6.0%。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拖累GDP下降0.68个百分点,对于GDP增长贡献率为-1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成为拉动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新三样”出口值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达到4.5%。农产品出口量实现快速增长,按重量计肉类、蔬菜及食用菌、干鲜瓜果等分别实现6.4%、13.9% 和19.5%的快速增长。
(4)2024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的12字工作方针。随着外部货币政策紧缩周期趋于结束、乌克兰危机边际影响减弱,内部促经济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推进等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在增多,综合各机构观点,预计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年GDP 增速为5.0%左右。有效需求稳步扩大,在制造业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实现回升,预计增速4.8%左右;一系列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为消费需求释放打下良好的基础,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 左右;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持续挑战,外部需求仍显疲弱,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贸易摩擦频现,但全球贸易增速将有所回升,我国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预计对外贸易增速将保持低速增长。
1.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预期增长
2023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08亿t,同比增长7.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4%、内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4%),增速创10年来新高,高于原预期增速, 见图2。主要原因:一是大宗商品进口运输实现超预期增长。受价格下降、政策放开、储备增长、出口回升等因素带动,煤炭、原油进口量实现快速增长,铁矿石进口量继续高位攀升, 煤炭、铁矿石、原油进口规模同时创历史新高;二是对于外贸集装箱增长估计不足。今年以来我国港口对东盟、中东、非洲、俄罗斯等新兴航线都呈现显著增长。前期生产的大量集装箱空箱调运活动频繁,持续影响2023年外贸航线。此外水水转运、国际中转活动持续增加,支撑港口外贸箱量增长。在汇率波动的背景下,贸易额与外贸箱量增长出现背离现象,该状况在2015—2016年也曾经出现过,当时贸易额下滑7%~8%,但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 左右。
图2 2023年沿海港口吞吐量月度增速变化
全年港口走势与宏观经济一致,呈现出“先好、后高、趋稳”的特征,一季度港口生产实现较好开局,吞吐量同比增长5.5%,二季度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下,吞吐量增速回升至9.1%,月度增速逐步放缓,从2月、3月、4月开始增速均达到两位数,7月放缓至5.3%。三季度、四季度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实,港口吞吐量增速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但随着基数因素影响逐步减弱,增速有所回落,分别同比增长7.6% 和5.9%(2022各季度分别增长1.8%、下降1.5%、增长2.5%、增长3.6%)。港口生产月度不平衡性系数较2022年有所反弹。
2. 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回升
预计2023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将历史性突破3亿TEU,达到3.1亿TEU 左右, 同比增长4.8%,实现超预期增长。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0%,与预计基本一致,外贸实物量出口超出预期,单箱货值有所下降。全年走势有所波动,一季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5%,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在上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下增速快速回升,达到6.0%, 其中4 月达到8.6%,三季度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为5.9%,其中6—9月连续4个月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2 700万TEU,四季度在上年较高基数的影响下增速将有所回落,至3.5%。区域方面,南北差异明显,北方港口增速明显快于南方,大连、营口、青岛、连云港港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南方上海、宁波舟山、厦门、深圳、广州港增速均在5% 以内。见图3和图4。
图3 2023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月度增速变化
图4 2023年1—11月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增速
国际线集装箱与周边主要港口发展同步, 航线结构进一步调整。1—11月我国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8%,与周边釜山港(3.2%)、新加坡(4.6%)、巴生港(4.8%) 保持同步增长势头。2020—2023 年国际航线空箱比重从31.6% 上升至37.0%,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年度增幅有所减缓。近期从监测数据看,随着欧美需求旺季的到来,国际航线重箱实现较快增长,美国西海岸港口长滩港和洛杉矶港增速也快速恢复,11月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在20%左右。
重点港口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连港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一年一个台阶, 预计将突破2200万TEU。青岛港在山东港口资源整合的加持下,实现12% 左右的增长,预计吞吐量将接近2900万TEU, 向“3000万箱”稳步迈进。港口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4850万TEU 左右,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 宁波舟山港超过3500万TEU。粤港澳大湾区港口格局进一步调整,广州港将超过2500万TEU,深圳港稳定在3000TEU 以上。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出现-13.8% 的两位数下滑,预计2023年吞吐量将下降至1500万TEU以下, 为支持海运及港口业的持续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海运及港口发展策略行动纲领》。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北部湾港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吞吐量将达到800万TEU 左右。洋浦港预计达到180万TEU 左右,同比增长4.0% 左右,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集装箱铁水联运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超过1000万TEU,同比增长17%,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重上升到3.3%,较2022年提升0.3个百分点。百万以上箱量的港口为青岛、宁波舟山、天津,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将分别达到225万TEU、165万TEU、125万TEU,分别同比增长19%、15% 和3%。长三角、珠三角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增长较快,上海港达到70万TEU、同比增长25%,深圳港和广州港分别达到30万TEU和45万TEU 左右, 同比增长20% 和75%。见图5。
图5 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
3. 港口大宗散货外贸运输快速增长
(1)港口煤炭运输总体较快增长、内外贸分化。预计2023年沿海港口煤炭及其制品吞吐量将达到19.4亿t,同比增长6.1%,占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由2022年的18.0% 下降至17.8%左右,连续两年下滑。
2023年以来,经济恢复带动煤炭需求增长,1—11月火力发电同比增长5.7%,煤炭消费全年增长4% 左右。优质产能加快释放,保障能源供应,原煤产量增长2.9%。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12月中旬纽卡斯尔港动力煤现货价格为150美元/t,较年初下降超过60%,11月初一度降至120美元/t。进口煤炭大幅增加,1— 11月份我国进口煤炭4.27亿t,增长62.8%, 预计全年进口量4.65亿t左右,净增1.7亿t 左右,创历史新高。进口主要来源于印尼、俄罗斯、蒙古和澳大利亚,进口量增速分别为30%、55%、137% 和1500%。煤炭供求基本平衡、趋向宽松,国内价格波动回落,12月中旬为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格(Q5500K)为950元/t, 较年初下降近20%。煤炭库存维持高位,煤炭协会数据显示,11 月末全国火电厂存煤超过2 亿t、同比增加约2800万t,存煤可用约33天, 存煤水平创历史新高。
港口煤炭内贸运输有所下滑,进口高速增长。全年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预计8.8亿t,同比下降2.3%左右,铁路直达运输与进口增长均对煤炭下水产生影响,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同比增长2.0% 左右,浩吉铁路线路运能持续释放。各港口数据出现分化,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依托铁路运输优势,煤炭下水基本保持稳定,而天津港、日照港均出现两位数下滑。进口方面,预计全年沿海港口外贸煤炭进口量达到约3.3亿t,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2.4%,上半年增速超过80%,下半年有所回落。
(2)港口金属矿石运输较快增长。预计2023年沿海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将达到17.3亿t,同比增长6.5%,占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16.0%左右,较2022年下降0.1个百分点。
钢铁需求平稳、出口带动作用增强。1—11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将再次超过10亿t。全国钢材出口量8 266万t,同比增长35.6%,钢材出口量在2015年达到1.12亿t 后逐渐回落至2020年5367 万t,后又逐年增加,2023年将达到9000万t左右。钢材价格总体平稳,12月中旬国内钢材价格指数为112,与年初基本持平,全年均值为112,同比下降9%。进口铁矿石价格维持高位,价格均值接近120美元/t,较2022年下降0.7%,2023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矿山发运减少等因素影响,进口价格波动上行,12月中旬接近140美元/t。进口铁矿石量维持高位,1—11月铁矿石进口10.8亿t,同比增长6.2%,全年可能会超过2020年的11.7亿t,再创历史新高,并连续4 年超过11亿t、连续8年超过10亿t。从进口来源看,铁矿石进口依然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和巴西,合计占比达到84%,从印度、伊朗进口分别为3300万t和950万t,增速分别达到230% 和280%。国产矿石产量实现较快增长,1—11月为9亿t,同比增长7.1%,预计全年产量接近10亿t。
预计全年沿海港口外贸铁矿石进口量11.3亿t,同比增长5.0%。从走势看,全年进口量均维持高位,其中8月当月突破1亿t,创月度新高。从月度增速看,除1月和7月受春节因素以及基数因素影响外,其他各月均维持正增长,3月、8月、9月增速均维持在10%左右。进口铁矿石库存下降,12月中旬达到1.2亿t的水平,较年初下降1250万t左右,下降9.5%。从主要铁矿石进口港看,唐山港进口量预计达到2.3亿t,增长12.0%,日照港和宁波舟山港分别达到1.8亿t和1.6亿t,增速均在5%左右。
(3)石油、天然气及制品运输快速回升。预计2023年沿海港口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将达到12.7亿t,同比增长10.4%,占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从11.4%回升至11.7%。
石油方面。国际油价总体下行, 虽然OPEC+ 多次组织减产,对油价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由于全球需求减缓、地缘政治风险溢价逐步消退、美联储大幅加息等因素影响, 2023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值为82美元/ 桶,同比下降17%,其中12月中旬下降至79美元/ 桶左右。产能投放带动国内加工需求快速增长,1—11月原油加工量完成6.8亿t,同比增长10.1%,出口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11月成品油出口5818万t,同比增长26.5%。国内原油产量维持在1.8%左右的低速增长。进口快速回升,1—11月原油进口量5.16亿t, 同比增长12.1%,全年进口量有望达到5.7亿t,创历史新高。
炼化产能释放、出口增长、国际油价下滑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带动国内加工需求,港口原油进口量回升,预计全年沿海港口外贸原油进口量5.3亿t,同比增长12.7%,除2 月春节错期因素外,其余各月进口量均超过4000万t, 其中5月和8 月均超过4800万t。原油进口增速呈现加快势头,上半年增速达到8.6%,三季度受上年低基数影响增速逐步加快,超过30%, 四季度维持平稳增长势头。在盛虹石化和中石油炼厂投产的带动下,广东揭阳港和江苏连云港港原油外贸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000% 和400%。
天然气方面。国际市场受采暖季气温偏暖、欧美地下储气库库存高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形势显著缓解, 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对国际能源市场影响的边际效应减弱,全年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天然气期货价格均值105便士/ 色姆,下降62%。国内天然气需求恢复增长,预计表观消费量增长7%左右,我国LNG 接收站接收能力约1.2亿t/a。预计全年沿海港口液化气石油气进口9500万t 左右,同比增长24%。
4. 港口建设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码头能力恢复至适度超前水平
2023年预计沿海港口建设投资900亿元, 同比增长13.5%,其中沿海港口建设投资将达到810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创2015年以来的新高,连续4年回升,一系列水运重大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上海洋山港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工程完工,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级”吞吐能力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江苏连云港首个40万吨级泊位建成;广州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一阶段)竣工验收;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开工。沿海投资区域内、区域间均出现分化:环渤海区域内,山东沿海投资增长21%,天津、河北投资降幅超过20% ;长三角区域内,江苏沿海投资下降10%,浙江投资增幅超过65% ;珠三角区域内,广东、广西投资分别下降5.6%和23.7%。全年预计净增沿海万吨级泊位约110多个,行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投资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随着沿海港口投资的增长, 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数创2007年以来新高,虽然部分港口、部分货类仍然存在能力偏紧的状态,但沿海港口码头能力适应性整体恢复至适度超前水平,物流供应链效率进一步恢复,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逐步恢复,船舶在港停时持续2年减少,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等典型港口停时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高于周边港口。见图6、图7和图8。
图6 沿海港口吞吐量能力适应性变化
图7 全球主干航线综合准班率指数
图8 全球部分集装箱港口在港平均停时变化
5. 港口企业盈利增长分化,资本市场表现好于大盘
前三季度港口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分化。2023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的16家港口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451亿元,增速由上年全年的增长3.1% 转为下降2.4% ;合计实现净利润302亿元,增速由上年全年的增长7.4%转为下降7.0%,其中5家上市公司盈利出现下滑,其余11 家上市公司盈利上涨。前三季度行业净资产收收益率为6.7% 左右,较2022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整个港口行业经营业绩呈现几个特征,一是港口主业总体增长,航运板块下滑影响盈利水平,前三季度除上港集团外其他上市公司总盈利188.6亿元,同比增长11.2%,上港集团实现净利润113.6亿元,同比下降26.9%,主要由于航运板块盈利下降导致。二是行业盈利能力较2022年更加均衡,净资产收益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数量由2022年的2家扩大到4家,但其余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低于平均水平,行业的内部存在差异,整体经营能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3年年末上证综指收盘价低于3000 点, 较年初下降4.5%,港口板块的防御性受到资本市场青睐,2023年CPSI(港口A 股上市公司股价指数)走势总体稍好于大盘,分季度看, 一季度CPSI走势逊于大盘,二季度三季度与大盘基本一致,四季度表现好于大盘。CPSI相对值的年度均值高于大盘,走势总体平稳,年末指数相对值为102,而上证综指波动下行,年末指数相对值为95.5。见表1和图9。
表1 前三季度港口上市公司经营数据
图9 CPSI与上证综指相对变化(均以2023年1月3日为100点)
6. 港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1)港口功能优化提升,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从聚焦落实国家战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资源集约利用、聚焦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考虑,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第一批14个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包括唐山港、天津港、青岛港、烟台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广州港、北部湾港等沿海重点港口,提出依托已建港口码头,坚持专业升级、集约增效、智慧赋能、绿色提质,在码头功能改造和能力提升、港口智慧化改造、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场景,力争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
(2)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当前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数量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在智能系统及智能装备关键技术方面,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推动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发展, 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从夯实数字底座、推进生产运营管理智慧化、推进对外服务智慧化、强化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为智慧港口下一步建设指明了方向。《智慧港口等级评价指南》陆续发布“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评级标准,为行业建立全面、完整的智慧港口评价标准。11个沿海集装箱枢纽海港( 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北部湾港、洋浦港) 基本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天津港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发布,山东港口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将投产运营,广西钦州大榄坪南9~10号自动化码头竣工验收。上海洋山四期、天津港北疆C段获评五星级“智慧港口”。
(3)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截至2023年,全国累计有51个码头获得星级“绿色港口”称号,其中30个为集装箱码头,21个为干散货码头。5个“五星级”绿色港口中,4个为集装箱码头,1 个为煤炭码头。10月底,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煤三、四、五期码头以高分顺利通过“五星级”绿色港区现场评审,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此评审的港区。绿色港口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开始实施,发布《港口工程绿色设计导则》,通过标准引领,国内各低碳用能体系初步建立,港区污染防治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已获得星级“绿色港口”的码头生产单位综合能源消耗量和码头生产单位CO₂排放量等核心指标均优于港口平均水平。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暨第二届北部湾绿色港口发展论坛在南宁成功举办。在国际港航领域,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颁布的荣获“亚太绿色港口”(GPAS)称号的13个港口名单中,中国大陆有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厦门集装箱码头等3 家港口上榜,成为以中国案例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典型。
(4)持续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壮大港口经济, 促进港产城融合
我国10个沿海省份、7个长江沿线省份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运营一体化。河北港口集团持续推进一体化运营管理,强化各港区业务协同调度,统一配置要素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实现港口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天津港聚焦“以港口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推出港产城融合发展“十项行动”。上海港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实施罗泾港区功能转型,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辽宁港口集团加强油品分拨与转运服务创新,提升矿石混配与分拨服务,全力推动北方冷链大港建设。连云港港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班列“船车直取”零等待、多式联运“一站式”监管服务等制度创新,促进物流贸易便利和资源要素聚集。广州港对标国际一流,建成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滚装汽车国际物流枢纽和南沙港铁路等国家重点枢纽项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物流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广西北部湾港聚焦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新通道和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川渝贵滇等西部地区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5)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一流港口建设
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连续3年发布《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连续5年发布《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海港篇)》。在世界一流港口评价中,我国港口表现优异,凭借领先的吞吐量规模、集约高效的岸线利用水平、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等优势占据多个席位,上海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香港港4个港口处于世界前列,尤其是深圳港和青岛港表现整体有较大提升。在港口高质量发展方面, 我国沿海港口在规模影响、枢纽功能、服务品质、绿色安全等指标方面分别提升2.4%、3.8%、5.3% 和4.5%。持续推动港口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丝路海运、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全球港口管理局圆桌会议等先后在厦门、宁波、上海举办。
1. 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平稳增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结合对2024年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及港口发展趋势的判断,预计国民经济将在提质增量中稳步前行,2024年沿海港口生产主要指标将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在2023 年高基数的影响下, 增速将有所下滑。港口盈利在货量增速下滑的影响下承压,但行业将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盈利将总体保持稳定,港口建设投资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发展提出了要求,强调新时期要谋划行业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但仍需高度关注行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国内外重大行业法律法规修订都将对行业长远发展产生影响。一流港口建设加快推进,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仍然是港口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仍需加强。同时需要关注港口新兴货类及服务提升。
基于对世界经贸形势以及我国经贸发展趋势的判断,综合煤炭、钢铁、电力、石化、汽车、粮食等重要行业发展特征,结合港口自身发展趋势与规律,综合预计2024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约2.0%,增速较2023年有所下滑。全年走势来看,预计一季度实现平稳开局,二季度在2023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影响下,增速有所回落,三季度、四季度港口生产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 集装箱吞吐量延续稳步增长势头
基于2024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国际贸易增速回升的判断,在对我国GDP 保持5.0%的增长,对外贸易将继续承压的预期的背景之下,综合预计2024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接近3.2亿TEU,同比增长3.0% 左右,其中:外需将进一步下滑,国际线集装箱吞吐量预计保持2.0% 左右的增长,在美国补库存的影响下,中美航线将有所恢复,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一季度将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前高后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增长、消费快速回升,国内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内支和内贸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在4.0% 左右。我国港口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上海港将向全球第一个5000万TEU 港口迈进,青岛港有望成为全球第4个达到3000万TEU的港口。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联合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推进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多个方面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预计我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将实现15% 左右的快速增长。
3. 大宗散货生产存在差异
煤炭吞吐量将有所下降。2024年随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国民经济仍将延续恢复态势,支撑能源消费继续保持增长。2024年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并持续推进,能源结构继续朝着绿色低碳清洁高效方向转型,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煤炭消费增速总体将有所放缓。铁路直达运输对于煤炭下水形成一定替代效应, 北方港口煤炭下水运输将微幅下滑。而煤炭进口运输随着国内煤炭产能释放、补库存需求减少以及高基数的影响将出现回落。
金属矿石运输保持稳定。据世界钢铁协会测算,全球钢铁需求在2022年下降3.3% 后, 2023年将恢复性增长1.8%, 达到18.1亿t, 2024年将继续增长1.9%,达到18.5亿t,海外需求有望回暖。国内需求将带动钢铁需求有所增长,房地产投资降幅将有望收窄,基础设施建设有望保持较高增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钢铁需求回暖。此外我国汽车、船舶、家电等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有利于钢铁需求不断释放。而矿石供给方面, 随着国内铁矿资源开发,部分重点铁矿项目即将投产,废钢消耗有望回升,将影响进口矿石增量。铝镍锰铜等其他金属矿石实现一定增量。总体判断沿海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保持稳定。
油气运输较快增长。2024年全球经济低位波动,石油需求偏弱,国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OPEC+限产保价提振油价水平,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转向也对油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预计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在75~85美元/ 桶波动,仍处于较高位置。欧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变动以及减产政策、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都将是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险因素。从国内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要求下,国内产量将实现小幅增长,原油加工将在烟台裕龙岛、宁波大榭石化等项目投产的带动下实现稳步增长,带动原油进口需求有所增加,但增速较2023 年有所下滑。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气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仍然是中长期的发展趋势,预计2024年全年天然气进口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4. 港口建设投资保持稳步增长、企业盈利水平总体稳定
国家对于物流供应链以及粮食、能源等重点物资运输安全的要求逐步提升,需要港口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能力和安全韧性水平,保障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海港枢纽,维护国际海运重要通道安全与畅通,沿海港口需要进一步强化战略支点作用,提升大型港口的枢纽功能和服务水平,优化服务供给,把稳建设节奏。“新基建”将持续在港口发力,智慧港口稳步发展,港口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将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港口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24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整体将依旧保持在适度超前水平。港口企业不断推动平安、绿色、智慧化转型发展,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随着港口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4港口总体盈利将保持稳定,港口行业资本市场股价走势依然将略好于大盘。
5. 港口发展重点关注问题。
(1)新时期谋划行业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沿海港口需着力推进“十四五”规划及中期评估确定的相关目标, 仍需加强港口“十五五”发展重点工作谋划,强化港口长远发展战略谋划与港口总体规划修编、发展规划制定等的衔接。研判港口行业长远发展问题,推动行业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的实施。
(2)国内外重大行业法律法规修订对行业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内港口法、国际海运条例等行业重大法律法规加快修订, 持续完善港口、航运管理体制,为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国际航运联盟格局面临调整,美国、欧盟先后推出的航运改革法案《集运联营体豁免条例》等强化了对货主利益的保障,对港口及航运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将对市场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3)高度关注行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行业发展外部环境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包括:乌克兰危机、哈以冲突影响仍将持续;气候异常变化、极端天气增多的环境影响;苏伊士运河受阻与巴拿马运河通行能力受限,全球航运网络关键节点先后受到影响,物流供应链安全保障问题日益严峻。
(4)规章制度要求进一步提升港口功能
欧盟推出碳排放新规,2024年开始将航运业纳入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全球各大航运企业积极推进新能源动力船舶的订造, 新能源集装箱船舶订单占比接近60%,大量新能源动力船舶将交付市场。沿海港口需高度关注LNG、甲醇等燃料在行业的应用进程,提升港口对新燃料、新能源的支持力度。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全球港口强制使用海事单一窗口进行数据交换的相关规定将正式生效,对我国沿海港口在接入国际标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5)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仍需加强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和一流港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工作推进,我国港口配套进港航道、锚地等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强度。但在港建费取消、车购税收入减少等背景下,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地方收支矛盾突出,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投资热情下降。为保证港口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我国港口的枢纽功能和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优化未来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提升中央和地方保障支持力度。
(6)关注港口新兴货类及服务提升
得益于我国在绿色低碳能源相关产业多年来的战略布局,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新三样”继续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电动载人汽车、肥料、啤酒、氧化铝、制盐、蔬菜及食用菌、纺织原料、稀土、罐头等工业产成品、生产原料产品、农产品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从我国沿海港口发展来看,汽车滚装业务、冷链运输、粮食、特色矿产品等成为近几年我国港口快速发展的新货类业务,同时随着新能源船舶的应用逐渐增多,LNG、甲醇等新能源在我国沿海的加注、储存需求进一步提升,将成为未来港口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7)国内港口邮轮业务迎来全面恢复
2023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做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有关工作的通知》,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国际邮轮运输的基础上,将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同时,以首艘大型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和华夏国际油轮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预示着2024年中国邮轮市场将迎来全面复苏,随着疫情后客户群体和需求的变化,以及国际邮轮企业在中国布局的调整,国内港口和邮轮从业者都将面临潜力巨大的市场和邮轮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的双重考验。
物流巨头分拆大动作:零担业务将上市,估值超2000亿元
1696 阅读新成本视角下,揭秘多家优秀物流企业的降本方案
1505 阅读稳居全球货代十强,嘉里物流的2024做对了什么?
1395 阅读永辉超市:转型品质零售,超市龙头涅槃重生
1033 阅读传化物流:以业务创新为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991 阅读运筹学:从军事起源到现代决策科学的进化之路
907 阅读电商风云2024:拼多多引领西进,包邮无问西东
910 阅读解密“破卷”标杆:顺丰2024年谋变突破的新故事
888 阅读普洛斯ASP智慧零碳解决方案助力中储上海数智低碳物流园建设
913 阅读2024年物流十大事件
87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