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价格战致现金流枯竭?新能源行业反内卷打响

[罗戈导读]新能源产业因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同质化等问题陷入内卷,价格战频发导致全链条恶性竞争。破解内卷需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力,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低碳目标的推进,近年来能源体系加速重构,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技术同质化、利润率坍塌等内卷化特征已从光伏、储能领域向全产业链蔓延。

内卷浪潮中的恶性竞争困局

特别是以企业低水平价格战低利润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内卷”现象,在光伏、风电、储能、动力电池、新能源车等多个新能源细分市场愈演愈烈。

例如,2024年光伏行业各环节价格相比2023年高点下降60%~80%,部分光伏组件售价已跌破成本线,部分龙头企业甚至现金流打到“枯竭”。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有39家净利润亏损。风电主机价格从三年前的每千瓦3000元跌至1000多元。储能电芯价格从前年初1元/Wh逐步进入到“3毛”时代。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其中新能源车成为此次价格竞争的焦点,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达1.8万元。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大面积亏损,仅有几家实现了盈利。

新能源产业的内卷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竞争加剧的因素首当其冲,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短期内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涌入新能源领域,部分企业为抢占先机进行非理性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其中,光伏产业便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据国际能源署(IEA)预估,2024年年底,全球光伏电池供应量将达到1100千兆瓦,是需求预估的三倍,供需严重失衡。

同时,新能源各细分市场初期都高度依赖于政策补贴。为实现招商引资和产业落地的目的,某些地方政府出台激励优惠政策刺激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发展,但也忽视了市场规律,助长了部分企业“短期套利”行为;某种程度也催生大量低效产能,造成各区域的同质化竞争,加剧了产能过剩等问题。更严重的是,政策退坡引发市场断崖,车企为了保市场份额,不惜牺牲利润降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内卷现象。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产业“内卷”背后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体现。比如储能项目同质化严重,部分企业长期依赖现有技术,缺乏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导致技术迭代缓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间频繁相互模仿,尤其在固态电池、超级充电技术等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另外,国际竞争也带来了相应的“内卷”压力。一是部分国际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封锁、标准制定等方式,限制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二是欧美等国家实施的“碳关税”和贸易壁垒,使企业面临更高的出口成本,譬如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超80%,为维持竞争力不得不选择低价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业的内卷不仅局限于单一环节,还通过产业链逐级传导。例如,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会传导至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又将成本压力传递给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这种压力传导使得整个产业链陷入恶性竞争,局部内卷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严重影响了产业链生态的健康。

破解内卷难题需全产业链协同作战

当然,价格战也并非没有其合理性。一方面,通过价格战,新兴产业能够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从而实现快速发展,加速技术渗透,是推动产业升级重要手段,如光伏组件降价推动了全球绿电普及。另一方面,价格战更倾向于惠及技术先进、成本低的企业,而受害者则是技术落后或战略选择错误的企业,这也进一步加速了行业集中度提升和尾部企业加速出清。从短期来看,价格战使消费者能以更低价格享受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带来的便利和环保效益。

然而,从长期来看,低价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繁荣本质是一场全社会参与的生态共谋——政策端、技术端、市场端等多重因素共同构筑起增长飞轮。而内卷式竞争带来的大量产业链隐性成本堆积、企业端债务杠杆失控、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压力等问题,是一场以牺牲产业根基为代价的消耗战,终将由全社会支付账单。

因此,新能源产业反内卷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努力。

近几年,国家高层也多次提出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1月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提出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要求地方政府在实施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时不得突破国家规定底线,这将促使地方政府规范招商行为,加快传统模式转型。

与此同时,行业内部也在积极行动。去年10月份,光伏企业率先发起“反内卷”行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达成共识,公布当月组件成本的“参考价”,并明确中标合同的价格必须高于成本;同月,12家风电整机商签订自律公约,承诺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随后,锂电行业和储能行业也召开防止行业内卷式竞争的会议。

有观点认为,破解新能源产业内卷,要重视知识产权,才能确保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是破卷关键。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新兴技术领域如钙钛矿光伏电池和海上风电,供给侧还在成长曲线中早期,仍面临巨大机遇,并无供过于求的问题。

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反内卷”策略在光伏产业上已初见成效,譬如受益于行业自律与国内需求,光伏产业链涨价信号频出,电池片、组件、玻璃价格均有所上涨,光伏组件的价格已经从“一周一变”调整为“一日一价”。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的需求是明确且稳定的。随着当前的“去产能”进程,预计在未来一年内,行业有望迎来新的良性发展循环。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下一篇:马斯克遭大规模抵制,特斯拉股东抛售数亿元股票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活动/直播 更多

【3月8日-9日上海】超值《仓库管理真功夫培训》

  • 时间:2025-02-08 ~ 2025-02-09

¥:250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5年2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