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营收增长47%,第二季度增长也在40%以上。6月份营收虽然增加,但利润却在下降。主要是蔬菜不涨价,有的甚至是负毛利。”首航超市总经理刘意华对《灵兽》表示。
作为社区商业的最基本单元,超市承担着保供的社会责任。
像首航超市一样,承诺“10种蔬菜不涨价”的商超,还包括超市发、北京华冠等10几家零售企业。目前,这一队伍还在不断扩大。
6月19日,北京超市发又将承诺1个月不涨价的蔬菜种类增至15种。
北京超市发副总经理赵萌表示:“虽然承诺蔬菜不涨价,利润会有损失,但在这段关键时期保障供应、稳定市场也是零售企业的责任。”
同时赵萌提醒,作为身处一线的零售企业,防疫工作时刻都不能放松,尤其是对前后场的消杀工作绝不能含糊,越到最后越要守住阵地。
在保供应,稳物价的基础上,基于长久以来积累的生鲜供应链优势,新发地疫情发生后,首航超市为好邻居等北京一些企业的数百家门店供应生鲜类产品,北京华冠也坚持餐超对接,目前已为上百家餐饮单位和食堂供货,日均供货量近百吨。
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北京的商超企业又不得不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客流下滑。
刘意华表示,“2020年下半年能保持去年一样的增长水平就不错了。”
赵萌亦认为,下半年的状况并不乐观。
很显然,在保供之战后,如何稳增长将是北京商超企业面临的难题。实际上,北京商超的“保供抗疫”之路也并不平坦。
1
6月11日,北京遭受了“第二波疫情”,打破了56天无本地新增病例的局面,确诊1例病例。
次日,锁定“新发地市场” ——这座北京乃至全亚洲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负担了北京约8成的农产品供应和北京7成的蔬菜供应。
6月13日凌晨2点,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宣布市场全面休市。
北京“菜市”亦迎来大考。
“新发地疫情爆发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架三文鱼,然后就是立即联系蔬菜产地渠道,加大采收量。”赵萌称。
新发地是北京的“菜篮子”,其主要影响的是北京市的小菜店、小餐饮和企业食堂等。
赵萌分析,北京市有很多小菜店和菜市场,货源供应主要来自新发地市场,一旦受疫情影响导致供应出现问题,它们的客群第一时间会转向超市买菜。
果不其然,尤其是6月13日、14日的周末,突然之间,超市发门店客流量增长20%,这些人之前都很少来超市买菜,平时都在小菜店和周边的菜市场买菜。
赵萌表示,因为新发地疫情,小菜店和菜市场没了进货渠道,突然关店。这就导致超市发门店客流激增。“这些人不买别的商品,只买菜。加上超市发既有的顾客也在正常消费,导致蔬菜销售量激增,甚至超过春节期间的销售量。”
因为春节前的疫情,出现过一波顾客“抢菜潮”,当时销量翻了三倍,超市发早有预案,但本次新发地疫情,销量在新发地闭市之后的第一个周末翻了四倍都不止。
首航超市也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从6月13日开始就第一时间调整采购力量,加大蔬菜、粮油米面、肉类等民生商品以及消杀防护类商品的采购、加工和运输。6月13日~24日期间,首航超市就从100多个首航直供基地采购回蔬菜100多种,达2000多吨是,平常采购量的5~7倍。
“我们安排采购把所有的产地渠道梳理出来,紧急协调采收加量。”赵萌称。
但加量采收也会遇到问题,因为北京的商超全都在加量。这时,产地的蔬菜就会坐地起价,还需要转换产地同步议价。
从6月13日开始,超市发就把蔬菜进货量增加到300吨,6月15日当天,超市发紧急调配了500吨的蔬菜进京,相当于平时日均蔬菜销量的10倍。连续几天从整个公司内部调动了100多个男员工支援蔬菜卸货入库。
“这时候手里的产地渠道就很重要。说白了,还是得有你自己的供应链,从产地到配送,这个链条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关键时刻才能撑得住。”赵萌称。
还好,超市发在供应链的打造上一直不遗余力。
“先把货稳住,再去稳定价格。必须让供应和价格都稳住。”赵萌称。
在顾客集中抢菜的第一天,因为来不及进行统一宣传,超市发就让各门店自己直接打印“货源足、价格稳”等系列宣传语。
“在卖场里进行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超市菜的供应充足,不要抢。因为一抢,菜架肯定会空,越空大家就会越抢。就怕出现这种恐慌心理传递。”赵萌表示,“在安抚顾客的同时,总部对门店下了死命令,严禁蔬菜空台面,这样门店也比较紧张,在个别配送车辆来不及到店的情况下,门店跑到配送中心自提蔬菜也要力保店内蔬菜丰满。”
“只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迅速反应,紧急调动所有的资源全力以赴保供应。因为可能差几个小时,台面就空了,老百姓可能就会恐慌,就更要去抢购。”赵萌称。
在稳定价格上,超市发亦起到了带头作用。
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亦是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会长。6月14日,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就响应北京市商务局工作部署,发出“大手拉小手”“保安全、保供应、保质量、稳物价”的倡议,随后,北京多家重点商业企业积极响应,并公示承诺。
6月19日,超市发将“一个月不涨价”的菜品从10种增至15种,考虑到顾客偏好,限价菜囊括了叶菜、根茎类、调味菜、菌菇类、结球类等各类蔬菜。同时,共有26种蔬菜执行总部统一指导价。“每天都安排采购去做市调,要保证我们菜品的价格在北京市商超售价中保持最低,或者居中,起到稳定物价的带头作用。”赵萌称。
比如,油菜每斤1.28元、大葱1.89元、黄瓜1.99元、胡萝卜1.59元、冬瓜0.99元 ……
在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的全面组织推动下,6月21日,沃尔玛、盒马、京东七鲜、顺天府、城乡118等18家重点企业承诺,10种菜品“一个月不涨价”。
赵萌表示,现在蔬菜供应和价格又都平稳了。很多小菜店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力,渡过最困难的那段时间,那些小菜店和菜市场也会去寻找自己的进货渠道,市场自然就会趋于平稳。
2
在保供应、稳物价方面,北京另两家超市,首航超市和华冠亦动作迅速果断。
首航超市同样发挥了产地直采优势,承诺从6月17日开始,小白菜、油菜、圆茄子、紫葱头、白萝卜、金瓜、大葱、圆白菜、胡萝卜和冬瓜这十种蔬菜疫情期间绝不涨价。6月23日又新增西红柿、土豆、西兰花、山药、团生菜五种蔬菜,承诺15种蔬菜保价一个月,疫情期间即使产地进价上涨,也绝不涨价。其他蔬菜等民生商品坚持低价政策。
“出于商业企业的敏感度,疫情期间,华冠就事先在基地供应处有预订货,所以在遇到疫情突然反复后,我们第一时间从供应商处调货,保证了及时给门店供货。”北京华冠的一位高管称。
华冠连续10多年来坚持农超对接,基地直采,在全国30多个地区发展了100多家合作基地,可以实现基地直采或产地直供。
在保障货源充足的同时,增加配送频次。蔬果类生鲜商品的配送频次由平时的1-2次临时增加到了2 -4次。
“所有车辆24小时配送,人歇车不歇,全力做好物资配送工作。华冠物流中心在本地,自提货机制就发挥了巨大优势,如遇特殊情况,各门店可自行驾车到配送中心取货。”上述高管称。
北京华冠亦推出了10种蔬菜一个月不涨价,千方百计维持物价稳定,保障市场供应,并加入到 “大手拉小手”活动中,为餐饮企业和小型零售商提供生鲜商品供货。
目前,餐超对接效果明显,已经为上百家餐饮单位和食堂供货,日均供货量近百吨。
同时,在保供方面,线上线下同步。消费者可以利用“华冠有菜”小程序,24小时接受预定,为62个小区提供线上订货、无接触送货到社区,并主动为因疫情被封闭的社区居民送货。
尤其是线上销售相对于新发地休市前大概增长了20%-30%,同比增长近70%。
为了确保商品供应,华冠先对人员进行保障,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同时总部停休,下沉到一线支援门店和物流中心的工作。
在华冠门店,销售增长率最高是蔬菜、鲜肉、杂粮蛋品等品类,同比增长超50%,蔬菜增长更是翻了2-3倍。整体来看,生鲜类、粮油类、冷冻食品等民生必需品都是同比增长较大的品类。
首航超市亦承诺15种蔬菜一个月不涨价,也加入到 “大手拉小手”活动中,携手九州兄弟联承诺,疫情期间所有生鲜类商品批发供应,对所有中小零售商零加价、零利润,商品到岸价就是供应价,并为好邻居、创联超市、世纪华联、时鲜丰、联生亿家、首食和北京六意等中小零售商以及眉州东坡等餐饮企业的数百家门店供应蔬菜水果,品种数达80余种,截至6月24日,已达120多吨。
同时,首航还对北京处于高风险街道的大兴、丰台等封闭小区提供蔬菜包,社区居民通过小程序直接下单,首航超市每天安排专车送菜果肉蛋上门,服务近1000户家庭 。
“为了保供应,有的蔬菜是负毛利在销售。”刘意华称。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首航超市蔬菜的销量增加了5倍,每天蔬菜销售额达100多万元,但利润却在下降。
在生鲜方面,一直是首航超市的强项,其供应链一直比较扎实,也很稳定。
“我们准备得比较充分,蔬菜、水果和肉的销量仍然是正增长。猪肉、牛羊肉、禽、蛋等都是基地采购——这些品类在市场上其实是受挫的,但我们是增长的。因为是基地采购,所以消费者也比较放心。”
《灵兽》了解到,首航超市蔬菜水果的销量以前平均一天都在40-50吨,疫情严重时,平均每天可以达到200吨。
“最近稍减,但也在120吨~130吨,但销售额却没有多大增长,因为菜价便宜。”刘意华表示,“本次新发地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农贸、批发市场等,对商超影响并不大。”
3
在防疫消毒方面,超市发、首航超市和北京华冠都非常严格。
超市要求所有门店,每隔2个小时就进行全面消毒。
“卖场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要求店长必须守住阵地。一定要保证我们的卖场不能被感染,因为被感染就意味着关店。”赵萌称。
北京超市发是最早在门店门口施行扫健康码才能进店的超市之一。
“不扫码不登记,坚决不让进店。因为我们必须对店里的顾客负责。”赵萌表示,“第一,严防死守,不能让病毒进来;第二,全面消杀。这是我们对店长、对员工的基础要求。”
在超市发各店,用于卖场消杀的消毒液不限量供应,用多少给多少。除了前场全面消杀外,尤其是对后场,对洗手间、地漏、加工间等也全面消杀,加工间的墙上都贴着严格的消毒记录,记录着消毒时间和责任人。
北京超市发永定路店和玉泉路店就处于北京海淀区多个封闭小区的中心或附近,属于高风险地区。
“各种蔬菜、水果供应充足,小区居民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小区居民可以通过线上或者超市顾客微信群都可以下单,超市员工免费送货。”赵萌表示。
超市发永定路店对面就是永定路西里小区,因为离得特别近,快递不接单。门店员工就免费给送过去,一天大概400单左右。因安全管理需要,物业要求员工不能使用购物车乘客梯运货,员工就肩扛手提地运上楼。
玉泉路门店的员工,都是穿着隔离服,在封闭的小区外,隔着铁栅栏将菜递过去。
“这两家门店都是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员工也都冒着高风险在工作。一方面,要求严防死守,自己做好防护,不能被感染;另一方面,还要去做好封闭社区居民的保供应工作。”赵萌表示,“两个店长带头儿,这两家门店也付出特别多。”
前几天,有的小区解封了。门店员工也收到小区居民发来的感谢信。
▲超市发微信群
“有些微信读起来,特别让人感动。这个时候,很多居民都觉得,有个像超市发这样的门店在附近,真好。”赵萌称。
在首航超市和华冠,在疫情防控方面,持续做好购物环境及各项设备的消毒工作,所有员工及顾客进店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并监测体温。
同时,严格执行一米线规定以及必要时候的限流工作,确保卖场环境安全有序。
6月11日0时至7月2日24时,北京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1例,在院324例,治愈出院7例。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9例
7月2日0—24时,北京市新增本土病例2例。随着新增病例的逐步减少,在防疫的同时,业绩压力也摆在了北京商超企业的面前。
4
赵萌表示,通过两次疫情能够看到压力特别大的品类,排第一位的是蔬菜,其次是民生类的粮油、方便面等。
第二次疫情,熟食类的销售涨幅也特别大。因为餐饮再次受到冲击,大家去外面吃饭会更谨慎,在家吃饭频率自然会增加。
“对零售商来讲,这两个板块儿要做好准备,核心渠道还要自己掌握,要把自己的供应链建设完整,关键的时候有牌可以打。”赵萌表示,“同时,要稳住价格,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平抑价格,绝不能发‘国难财’。一方面,是国企担当;另一个方面,也是为了长久的生意,宁可牺牲短期利润,也要让顾客觉得踏实,觉得身边有这样的零售企业真的不错。”
赵萌强调,在消杀防护方面,不能放松。“虽然防护很费人,超市发从保安公司紧急调配了几十个保安,在门店门口测温,检查顾客扫健康码,虽然投入大,但为了防疫安全,这些都是值得的。”
“这两天听有顾客在说,过去去另外一家超市购物,但现在觉得超市发把关严,让人放心,以后就都来这儿买东西。疫情大考之下,顾客更会用自己的脚投票。”赵萌称。
疫情可能存在反复的风险,亦可能在不同城市爆发,对商超业态而言,吸取经验和教训必不可少。
北京华冠的上述高管表示,作为保障民生的超市企业,安全是第一位的,也是常态化工作。“保障食品流通安全、保障购物环境安全、保障顾客消费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华冠也经受住了这项考验。”
同时,做好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及保障工作。“拓展采购渠道,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提升配送能力,提高配送效率,做好必要物资的储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在突发状况前有备无患,沉着应对。此外,还要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上述北京华冠高管称。
但对于下半年的商超的业绩增长,赵萌并不乐观。
刘意华也认为,今年下半年,如果能保持去年一样的增长水平就不错了。
这是因为,除了收入的影响,北京的人口也因为疫情而在减少。
从春节疫情到现在,商超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客流下降。
“从我们门店的客流结构来看,年轻女性客流下降得最多。我们自己分析,可能是在北京工作的这些年轻女孩子们,真的受到影响了。比如餐饮、文旅等行业为主的受疫情影响较大,也会造成年轻女性流失;同时,中年男性客流比例在增加,他们到店可以一次买得更多。”
但客流整体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一线城市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状态。
北京很多写字楼,一半的人可能都没回来上班,或者有一部分远程办公,还有一些公司倒闭了……
“工作人群的离开,对商超而言,是实打实的客流下降。”赵萌表示,“在之前,与同行交流时,今年4月份外地的一些超市就出现了下滑,而我们1~5月份一直是在增长,只不过增幅在下降。6月上旬持平,中旬疫情影响销售又起来了,现在则又平稳了。”
赵萌认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家都会考虑把兜里的钱花在哪儿。对超市发而言,还是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提供高性价比放心的食材和更好的生活解决方案给消费者。”
在四五月份,第一波疫情刚过去的时候,超市发开始做大包装、高性价比的食材。
“比如,整袋装的巴沙鱼肉, 5斤45元。每斤6.99元的大鸡腿,我们自己员工都整箱整箱的买。“赵萌表示,“未来会提供性价比更高刚需的商品,让顾客觉得省了,值了。通过量贩装和增值感,提高客单价。更多考虑如何替顾客着想,怎么替他们省钱。”
赵萌慨叹,作为零售商,尤其是今年特别累,从早到晚,各种临时的、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但这个时候,只要你扛过去了,你所做的一切顾客都能感受到。当疫情过去后,你会沉淀出一批更忠实的顾客。”
“你做得一丝不苟,顾客都会看在眼里。坚持为顾客服务的初心,自然会把‘危’转变成‘机’。总有一天,疫情会过去。我们经历过这些考验,往前的路会走得更从容。”
2024最值钱的物流上市企业是谁?哪些物流企业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695 阅读地缘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应链:转型、挑战与新秩序
1361 阅读物流供应链领域“吸金”不力,但能给投融资事件颁几个奖
1350 阅读连续5年的“春节主力军”,德邦为何如此稳?
1268 阅读扎根供应链创新25年,一家“耐力长跑型”企业的破局启示
991 阅读中远海运回应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1008 阅读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驱动的智能仓储数字孪生革命
1021 阅读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帝王蟹进村,非遗剪纸出山
961 阅读制造业企业,不要逼物流公司降价了!
851 阅读满帮旗下山恩保险经纪2024年联合保险公司提供9970亿元货运风险兜底
81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