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供应链的透明性已被证明是难以达到的远大标准,对于运输和物流公司,对于任何依靠货物移动来推动业务发展的公司而言,这都是难以实现的。在COVID-19新冠疫情蔓延及其涟漪效应的影响下,几乎每个行业的需求都变得尤为重要。流行病暴露了传统的线性供应链中的漏洞,尤其是当装运涉及多层级运输时。为了做出实时决策,企业需要可靠的实时情报。
企业现在正在寻求诸如移动物联网(IoT)之类的新技术,以帮助解决日益增长的端到端供应链可见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玩家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移动(蜂窝)网络进行连接。根据国际电联,移动蜂窝信号已达到全球人口的97%。
随着移动物联网领域新标准的出现,包括LTE-M和NB-IoT等低带宽协议,企业有机会连接数百万个低带宽资产跟踪设备,并结合各种定位技术来跟踪各类在室内外移动的设备资产。而这无需新的基础架构,可大大降低部署成本,并且可伸缩性变得非常简单。移动物联网的功率特性明显低于前几代蜂窝设备,从而将电池寿命延长至数年而不是数天。移动物联网可以为实现端到端供应链透明性的提供数据来源。
物流企业可以使用基于移动物联网的成本更低的设备跟踪器来跟踪数百万个更小的资产单元,从投资回报率上来看将更具有可行性。
各类传感器的出现,帮助物流企业及货主企业获得包括位置、移动轨迹、温度、湿度、震动、声音、光度等多种数据形式,实时的数据可以提供足够的材料,以便在异常出现之前采取相应的行动来阻正其发生,或及时降低损失。
某家公司面临着盗窃或丢失托盘的挑战,而这种风险正随着分销层级的增加而扩大;对托盘在供应链中的移动进行有效的跟踪,正在发挥作用。
过去,该公司依靠GPS来跟踪高价值货物的托盘,但是该公司获取位置读数的能力远未得到保证。这是因为GPS的固有局限性,使得该公司只能在对通信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发现托盘。但大多数时候,托盘都放在集装箱或仓库内,使得GPS毫无用处。而且他们发现GPS追踪器价格昂贵,难以在野外维护,并且很快耗尽了电池。托盘公司还尝试使用Cell-ID定位托盘,但是仍然发现其可靠性和准确性都成为问题。将这两个位置解决方案与其他软件平台捆绑在一起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变得既麻烦又昂贵。
在此之后,该公司转向使用移动物联网以实现连通性,利用现有的移动基础设施来精确查明托盘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使用移动物联网定位解决方案可显着降低功耗和带宽消耗,实现室内和室外覆盖,以及更好的可扩展性。移动物联网使智能托盘公司能够跟踪50,000个智能托盘,而不用考虑所运输货物的价值。该公司能够通过实时跟踪数据证明快速的投资回报,该数据可为客户提供有关运输货物的洞察,提高托盘回收效率以及减少盗窃和损失的能力。
新的移动物联网技术正在降低成本并扩大资产跟踪的可访问性。随着数以百万计的新IoT设备以更高的频率上线,该技术已被证明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真正的影响。每家公司对资产跟踪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可访问的位置洞察力以维持强大的ROI。虽然移动物联网可以与各种定位解决方案结合使用,但是选择正确的方法可以成功或失败地实施。
——转自Inbound Logistics Magazine
预售期:即日起至2020年6月29日
实际发货时间:约为7月4日左右
预售期间福利:
1、88折购买书籍;
2、购买此书籍可添加小助理(18587341257)加入陈晓曦老师读者群,再获得知识星球的1200余份行业报告。
经济上行或下行,物流企业同样承压,降本增效成为常谈常新的话题;此书从行业周期切入,延伸到物流技术、管理模式、边际成本、供应链破局等话题,深入浅出,有不少值得思考与借鉴的干货。
——中外运物流华南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Tom舒
此书用宽广的视角透视物流未来,对物流服务的阐述尤为精妙,令人收获满满。
物流大变革时代,形势错综复杂,供应链、电商、合同物流、快递快运、大票零担、大车队、无人配送、仓网等概念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在迷局中,找到抓手,建立认知框架,《数智物流》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运联研究院院长 李忠心
物流是供应链的血液。无论是宏观的供应链格局,还是微观的物流指标,本书都将对企业重新思考物流和供应链有极大的启发。
——招商创投高级投资经理 钟晨
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64 阅读智能仓储企业“智世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2607 阅读这家老牌物流巨头被整合重组,四千多名员工将何去何从?
2012 阅读2024最值钱的物流上市企业是谁?哪些物流企业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506 阅读地缘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应链:转型、挑战与新秩序
1263 阅读物流供应链领域“吸金”不力,但能给投融资事件颁几个奖
1252 阅读16连冠背后,日日顺助力智家工厂物流降本增效
1029 阅读1745亿件,快递业务量增速超预期
980 阅读中远海运回应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980 阅读扎根供应链创新25年,一家“耐力长跑型”企业的破局启示
92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