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一 核心观点
市场习惯按照规模与增速为电商企业估值,而我们认为电商竞争的下半场,“渠道品牌”框架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唯品会恰好跑在“渠道品牌”的正确赛道上。当前,其竞争优势被显著低估,且有望从“小”而有壁垒的生意成长为“大”而有壁垒的生意。
二 摘要
● 好生意的核心是竞争优势,赛道和定位铸就唯品会竞争壁垒。唯品会在电商行业的市占率很低,却在巨头挤压下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品类与人群定位的长期坚守。唯品会的核心品类是服装,服装品牌高度分散、尾货充足,让唯品会的渠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唯品会定位品牌意识较强的新中产人群,成为唯一拥有“正品特卖”心智的2C电商。与市场对竞争的担忧不同,我们认为唯品会充分发挥特卖平台筛选和背书的核心职能,能有效抵御综合电商平台的竞争。
● 好生意的惊喜是市场空间,唯品会有望成为一门大生意。空间打开的第一层,是次新款与定制款的货源。服装库存处理是一个多层次市场,不仅仅只是尾货,当季次新品和定制款进一步抬高供给侧天花板。空间打开的第二层,是新中产数量的增长与用户黏性的提升。SVIP有望成为唯品会盈利空间的最重要变量。空间打开的第三层,是线下拓展。线下特卖竞争格局分散,唯品会的线下拓展初试成功,有望建立多层次的特卖体系,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 好生意的验证是财务表现,唯品会现金流充裕,再投资有望大幅提升公司价值。唯品会的现金周期短,业务扩张不依赖于现金投入,采用寄售制,现金周转效率大幅领先京东和TJX。自2018年底提出“回归特卖、聚焦好货”战略以来,盈利和现金流稳健增长,账面现金充足,公司可通过回购等再投资方式大幅提升内在价值。
● 当前唯品会估值具备显著吸引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唯品会尾货处理市占率较低,成长属性大于周期属性。随着用户留存增加和黏性提高,公司业绩有望实现稳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1,426/1,683/1,918亿元,同比增长40%/18%/14%;净利润84/106/129亿元,同比增长42%/26%/22%。对标TJX,唯品会竞争壁垒仍需时间被市场确认,但成长性更高,空间更大。按照TJX估值折价0.8-0.9倍,我们认为唯品会2021年合理PE为17-20倍,而当前PE仅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事件:
(1)正品心智风险; (2)竞争加剧风险;
(3)信息滞后风险; (4)计算假设风险。
内容目录
1 唯品会的当下:“小”而有壁垒的生意
1.1 为什么唯品会能在特卖电商中突围? —— 选对了品类
1.2 为什么唯品会能够抵御新进入者的竞争?—— 选对了人群
1.3 为什么平台型电商的特卖频道与唯品会定位不同?—— 信息筛选与背书
2 唯品会的未来:有望成为“大”而有壁垒的生意
2.1 供给端:不仅仅是过季尾货
2.2 需求端:新中产的空间与黏性
2.3 正品特卖不止于线上
3 财务风险低,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
3.1 优秀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
3.2 再投资选择有望大幅提升内在价值
3.3 盈利预测:业绩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3.4 估值:对标TJX,有较大提升空间
4 风险提示
(1)正品心智风险; (2)竞争加剧风险;
(3)信息滞后风险; (4)计算假设风险。
1. 唯品会的当下:
“小”而有壁垒的生意
唯品会GMV在电商行业占比不到2%,并非电商行业规模领先的玩家。而唯品会却在过去12年的电商激烈竞争中生存并发展,订单量10年CAGR达到58%,并连续34个季度实现盈利。
当前,电商行业流量红利逐渐衰减,平台之间的竞争与多元化将逐渐加深。我们在行业报告《电商集中度变化的经济学逻辑》中,推演出了“规模经济”并非是电商的唯一框架,在电商竞争的下半场,“渠道品牌”框架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而唯品会之所以能够以较小的规模持续成长、抵御竞争,恰恰是因为其跑在“渠道品牌”的正确赛道上。
1.1 为什么唯品会能在特卖电商中突围?
—— 选对了品类
● 过去十二年,唯品会是特卖电商中的佼佼者。特卖垂直赛道上,曾经集聚了众多玩家,包括聚美优品、聚尚网、尚品网、蜜芽等。聚美优品和唯品会是唯二上市的两家特卖企业,但两者上市后的发展迥异。聚美优品已于2020年4月退市。
● 唯品会选择服装特卖,作为自身的核心赛道。聚美优品定位于美妆特卖,蜜芽定位于母婴特卖,唯品会核心定位是服装特卖。根据公司年报数据,唯品会早期服饰销售收入占比超过60%,服装特卖是唯品会的核心定位。
● 服装特卖,是特卖赛道上最好的品类。品类选择,是零售企业赛道选择的最重要维度之一。在早期电商的三大品类3C、服装、美妆中,唯品会选择的服装是最好的赛道。在这个赛道中,渠道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1)服装品牌天然分散,渠道商更容易在产业链中建立优势。2020年中国服装鞋帽市场CR10仅15.1%,行业集中度远远不及美妆个护及家电3C市场,服饰品牌龙头市占率也不超过5%。较为分散的产品品牌一方面使得渠道商的合作伙伴众多,渠道议价能力不会受到明显限制;另一方面使得渠道商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商品的初筛与背书,进一步提升渠道价值。
(2)服装特卖有充足、持续的货源。2019年中国服装鞋帽市场规模约2.6万亿,是零售消费品中最大的品类之一,仅次于生鲜,是美妆市场规模的5.4倍。并且,服装产品的属性是“有品牌的易腐非标品”,尤其是女装。由于客户需求是推陈出新,且服装需求具有季节性特征,服装价格随着产品已上架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为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快速回笼资金,服装品牌商将持续产生库存处理需求。
● 较早选对品类赛道,是唯品会在众多特卖电商中突围的前提。选择美妆特卖的聚美优品,最大的挑战在于较为集中的品牌商对价格体系的强大管控能力,以及并不充分的货源。在这样的行业,特卖渠道的生存空间自然较小。而唯品会所选择的服装特卖赛道,则因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解决库存问题而颇受品牌商的欢迎。
● 唯品会曾经偏离服装特卖定位,好在及时纠偏,重新聚焦。2014年,唯品会收购乐蜂网,扩充化妆品、玩具等品类,服饰收入占比下滑,毛利率下滑。事实证明,由于综合电商赛道竞争激烈,打造一个综合性电商的战略,反而模糊了唯品会服装特卖的用户心智。2018年底,公司回归服饰特卖,毛利率开始回升。
1.2 为什么唯品会能够抵御新进入者的竞争?
—— 选对了人群
● 并非所有的渠道定位都能够进入消费者心智,形成“渠道品牌”。零售渠道并不生产商品,只是帮助消费者筛选与交付商品。渠道要想作为一个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形成渠道黏性,是比大部分产品品牌更为困难的事。长期而言,这首先依赖于品类的选择——在大标品品类上,过于强势的产品品牌会极大削弱消费者对渠道的依赖性。其次依赖于定位人群的选择——极度价格敏感的人群(只关注价格一个维度),更喜欢在渠道间比价,建立黏性的难度更大。
● 特卖并非仅针对低收入人群,中产阶级占比更高。与通常认知不同的是,尾货的购买者并非仅仅是低收入人群,中高收入人群也是特卖行业的主要消费者。根据Retaildive的数据,美国品牌特卖龙头TJX在10-20万美元年收入的中等/中高收入人群中渗透率最高。
● 在服装特卖的赛道上,唯品会选择了能够建立“渠道品牌”的新中产人群。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人均收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尚在建立期,尾货市场仍有大量产品鱼龙混杂。而与其他服装特卖不同的是,唯品会将自己的人群定位于新中产。新中产人群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追求性价比,但品质为先,价格次之;(2)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时间是稀缺资源,喜欢建立信任并重复购买信赖产品。美国成就高黏性会员制的零售商COSTCO,定位人群便是新中产。
● “正品特卖”的心智,需要时间的检验和信任。在零售渠道的诸多心智类型中,“正品”和“品质”心智是需要经过漫长时间检验所形成的。而“便宜”、“齐全”等心智是更容易一目了然的。唯品会名字中的“唯品”二字便已经表明了其在特卖市场的定位与初衷。经过12年的持续经营与信任沉淀,即使服装尾货特卖市场玩家诸多,能够形成正品心智和较好的服务体验的特卖2C品牌,仅此一家。
1.3 为什么平台型电商的特卖频道与唯品会定位不同?
—— 信息筛选与背书
● 与平台式电商相比,唯品会更进一步,帮助消费者进行了主观商品筛选。平台式电商商品上架权由卖家掌握,除最低限度要求外,平台并不对上架商品进行筛选,而是通过商品的评论与店铺评分等数据完成商品排序,帮助消费者筛选商品。而特卖服装则需要更为主观的人工筛选——特卖服装是限时限量的非标产品,通常无法积累充足的评论或销量等数据。人工主动筛选,在保证款式、品质的特卖定位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 唯品会对商品的主观筛选,通过较早成立的买手团队来完成。唯品会自建的电商买手团队超过1,300人,买手通常来自线下时尚产业、传统百货业或时尚行业,时尚敏感度高,对品牌/行业有深刻的理解。买手人均对接7-8个品牌,对品牌的爆款、风格、势能、组织架构和供应链情况均了如指掌,可以从品牌和供应商处拿到物美价廉的货源。
● 另一方面,与平台式电商相比,唯品会能够帮助品牌商解决商品背书与库存清理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品牌商在建立官方线上奥莱店时存在矛盾心理:既希望通过自身品牌背书快速清理库存,又担心其旗舰店的新品销售与品牌调性受到线上奥莱店的影响。第三方渠道背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很好方式。消费者在唯品会购买的商品,由唯品会提供信任担保,而并非由品牌商直接提供信任担保。消费者一旦建立了对唯品会的渠道信任,唯品会既能够帮助品牌商快速解决库存,又能够解决大部分品牌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平台式电商的特卖频道完全不同的定位与方式。
2. 唯品会的未来:
有望成为“大”而有壁垒的生意
当下的唯品会,是一个小而有壁垒的生意,以壁垒为前提,赛道的广阔性与市场空间便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
唯品会的增速在互联网行业中并不算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唯品会的市场空间不够大。我们不能把短期增速与长期空间混为一谈。
中国人均GDP在2019年刚刚突破1万美元,品牌意识与消费升级是一个空间大、确定性高,而又注定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赛道上,客户黏性注定是比短期增速更能决定未来企业价值的核心变量。
2.1 供给端:不仅仅是过季尾货
● 服装库存处理是一个多层次市场,唯品会的供给侧天花板,不仅仅是过季尾货。服装通常按照上架时间分类为当季新品、次新品以及过季尾货,其内在价值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步消耗。品牌商需要在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对动销较差的产品进行前置的库存处理,通过打折促销,尽快以更好地价格出售服装产品,减少其内在价值的损失。
● 仅仅过季尾货市场,估算规模近4,000亿元。在服装行业,经营较好的服装品牌当季服装的售罄率通常约为70%,未售罄货品在季末或过季后通过打折促销等进行处理。2019年中国服装市场销售规模约为2.6万亿,我们假设按件数算,30%为过季尾货,假设过季尾货的售价约为原价的50%。据此测算,2019年中国服装过季尾货市场规模为3,931亿元,同期唯品会大服饰品类销售收入仅500亿元,市场份额占比12.7%。唯品会作为服饰特卖行业龙头,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除过季尾货外,事实上,当季次新品也是唯品会的重要货源之一。我们在唯品会APP上选取了47个品牌进行抽样,将包含【2021新款】标签的商品作为当季SKU,当季SKU合计抽样占比为33%。与天猫旗舰店相比,唯品会同款当季产品价格往往更低。对品牌商而言,如果新款上线后销售数据不好,将这些产品在当季迅速处理掉能够获取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大价值。因此,当季新品是在过季尾货之外,唯品会另一个重要的供给来源,在丰富平台商品结构、推动引流等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
● 定制专供款产品,是特卖平台成熟期的另一项重要货源。与综合渠道相比,成熟的特卖渠道能够更为精准地定位到追求性价比的新中产人群。在积累了较为庞大规模且具备黏性的定位人群后,服装品牌甚至愿意为特卖渠道提供定制专供款产品。这是特卖渠道为品牌商赋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另一种形式。美国特卖龙头TJX便以品牌定制款闻名,而唯品会的定制款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公司21Q1财报电话会披露,唯品会已与500+品牌合作定制专供款,我们估算目前定制款GMV占比不到10%。
2.2 需求端:新中产的空间与黏性
● 制约唯品会短期增速的问题并不是供给端,而是需求端。根据前文测算,我们并不担心中国尾货市场的供给规模成为唯品会的发展瓶颈。对唯品会短期的增速制约主要体现在需求端:
(1)根据唯品会高管在2018年《商学院》商业领袖高峰论坛上的公开发言,公司客单价超过300元。在服装行业,尤其是特卖服装行业,这个定位并不算低。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一书的数据,中国10亿劳动人口中,尚有70%人口的月度可支配收入低于3,000元。人均收入的提升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较高的客单价,在这一阶段,是制约唯品会短期增速的一个原因;
(2)对于消费者而言,300多元是买一个不知名品牌的正价商品,还是买一个知名品牌的特卖商品,取决于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即对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的敏感度。而这一点,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均收入的提升才能够逐渐体现出来的。
● 我们尚难以测算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的宏观变量,但可观察到唯品会较优的拉新效率。2020年唯品会年活跃买家数为8,390万人,虽不及阿里、拼多多、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但其在营销投入相对克制、拉新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仍保持了稳健的用户规模增长。
● 比用户规模更能够体现未来盈利空间的,是用户黏性。测算用户规模的最终目的,是测算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对于零售渠道而言,一个有黏性的高频复购用户创造的价值远高于一次性用户。2020年唯品会复购用户数达6,821万人,复购订单量达6.8亿单,展现出极强的用户黏性。
● SVIP是提升唯品会盈利空间的最重要变量。用户黏性的极致表现是付费会员制(纯让利营销活动除外),其本质是用户基于稳定预期,愿意在某一平台绑定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以获得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唯品会的SVIP提供折上95折和无限次免邮服务,连续包年费用为79元/年。根据公司财报电话会披露,21Q1唯品会SVIP用户数达489.1万人,同比增长37%,仅占年活跃用户总数的6%,但SVIP年度消费额是普通用户的8-9倍,且自然续费率较高。测算SVIP年人均GMV贡献超过1万元。这意味着,唯品会只要能够做好高黏性客户的留存,即使其整体用户规模增长平缓,其盈利增速未必平缓。
2.3 正品特卖不止于线上
● 另一个理解唯品会空间的维度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与美国TJX成长的背景不同的是,中国在服装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步入互联网时代。而服装是电商最早渗透的三大品类之一,线上比线下能够获得更低的交易成本。这意味着中国特卖龙头的发展路径与美国TJX并不会相同。
● 唯品会逐步占据领先地位,而线下尚未形成服装特卖的巨头。据奥莱领秀数据,2020年全国奥特莱斯总销售额突破800亿元,其中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奥莱共39家;线下奥莱业态竞争格局相对分散,销售额排名第一的上海青浦百联奥特莱斯市占率不到6%。
● 在中国,线下服装特卖是对线上的有效补充。对唯品会而言,服装正品的特卖可以不止于线上。线下市场可以为唯品会提供以下几方面的补充:(1)低线城市的拉新。(2)满足部分商品的价格保护需求。(3)多层次的尾货处理能力。
● 收购杉杉奥莱,拓展线下市场。唯品会2019年收购杉杉奥莱,线上线下共享库存、协同发展。2020年度杉杉商业集团7家奥莱参评《2020中国奥特莱斯年度销售榜单》,其中5家项目顺利登榜,成为育城优秀率最高的连锁奥特莱斯运营商。2020年唯品会线下店数量达到310家,基本接近盈亏平衡,仍处于谨慎探索的阶段。对唯品会而言,线下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 打造多层次尾货处理体系,唯品仓清理深度库存。除唯品会线下店之外,唯品仓定位更下沉的消费需求。目前唯品仓数量达到240个,陈列商品多为唯品会平台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退货、滞销货品,商品价格低至1折起,承担了品牌库存“下水道”的功能,能够建立起多层次的尾货处理体系。
● 唯品会的核心竞争对手并不是互联网企业,也不应承担互联网行业的高增长预期。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野蛮生长的红利时期,而唯品会在我们看来,更像一个利用互联网做好渠道品牌的零售企业。其空间并不由增速来定义,而应当由其细分赛道的长度与客户黏性来定义。
3. 财务风险低,
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
唯品会当前盈利能力稳定、账面现金充足、存货周转效率高、资金占用能力强,财务非常健康。
以唯品会当前的市场估值而言,仅仅是竞争壁垒的持续,已经完全能够维持其安全边际,且在盈利持续性与稳定性方面超出市场预期。
未来,唯品会若能够从有壁垒的“小”生意逐步增长为有壁垒的“大”生意,则将带来额外的惊喜,大幅超出当前市场预期。
3.1 优秀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
● 现金储备与固定资产充足,无长期有息负债。2021Q1,唯品会账面现金达144亿元,包含受限资金与短期投资在内,达到188亿元。2020年唯品会资产负债率为50%,其中多为应付账款,长期有息负债为0。同期,唯品会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合计达196亿元,其中包含全国六大仓储中心等物流地产资产,部分自用,部分出租。
● 采用寄售制,降低库存风险,加速现金回流。品牌与唯品会签订寄售协议,委托唯品会进行销售,在商品出售后,唯品会向品牌结算货款,并退回未售罄货品。寄售制的优点在于,不占用唯品会资金,存货跌价准备低,库存周转快,流动性佳。寄售制往往需要渠道方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因为品牌方承担的风险较大,货款回收较慢。2020年,唯品会现金周期为-28天,现金周转效率大幅领先京东(-20天)和TJX(17天)。
3.2 再投资选择有望大幅提升内在价值
● 稳健的盈利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来源。唯品会2012年上市,2013年起持续保持正向盈利,2013年至2020年的净利润CAGR达到52%。2018年起唯品会提出回归特卖,聚焦服饰等高毛利品类。唯品会终止旗下自营的品骏快递业务,并与顺丰达成深度合作,近年来履约费率持续优化。2020年唯品会Non-GAAP归母净利润达63亿元,同比增长25%,Non-GAAP归母净利率达6.2%,创历史新高。
● 具备极强回购能力与分红能力,公司可通过再投资大幅提升内在价值。即使拥有相同的利润规模,两家现金流不同的公司,内在价值差异也会很大。2020年,唯品会经营性净现金流达118亿元,现金流非常健康。在账面资金充足、现金流稳健的背景下,我们考虑一种极端情况:即使公司未来利润规模不增长,公司若每年将净利润滚动用作股权回购,则公司EPS也能够保持年化7%以上的增长。
3.3 盈利预测:业绩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 市占率仍然较低,尚难受到行业周期影响。受2020年疫情影响,服装行业库存较高,市场担心唯品会2020年较好的盈利能力来自于周期属性。前文我们已经测算过,即使2020年库存红利大超预期,唯品会达服饰销售收入在服饰尾货处理市场占比也仅15.8%,其在整个市场占比仍较低,成长属性大于周期属性。
● 用户黏性增加,盈利有望实现稳健增长。21Q1唯品会年ARPU值环比降幅已经减少至15元,前期ARPU值下降与短期包邮门槛降低以及新客客单价较低有关。我们认为随着用户留存增加和黏性提高,唯品会人均订单和ARPU值有望逐步回升。预计公司毛利率将保持稳健水平,履约费率可进一步优化,营销费率相对可控,净利率水平有望平稳提高。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1,426/1,683/1,918亿元,同比增长40%/18%/14%;净利润84/106/129亿元,同比增长42%/26%/22%。
3.4 估值:对标TJX,有较大提升空间
● 唯品会的商业模式更接近TJX,综合电商平台并不是可比公司。与综合电商平台相比,唯品会服饰特卖的定位更精细,业绩增长稳健,综合电商平台空间与壁垒逻辑与唯品会显著不同。我们认为唯品会与TJX的商业模式相似度更高。不同之处在于TJX是一家成立了45年的特卖零售商,面对的是较为成熟的美国消费市场,其人均收入与品牌意识都更强。而唯品会成立仅13年,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并不相同。从核心财务数据来看,排除2020年疫情影响,唯品会销售增速领先,毛利率/净利率略低于TJX(寄售与买断的差异);唯品会ROE超过20%,但距离TJX仍有较大差异。
● 对标TJX,唯品会空间较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从业务规模来看,2019年TJX营业收入是唯品会的3倍多,净利润是唯品会的近6倍。与处于成熟期的TJX相比,唯品会的竞争壁垒仍需时间的检验,而当前唯品会的成长性更高,空间更大。由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我们认为2019年的估值数据更加合理。2019年TJX的PE为21.7倍,按照估值折价0.8-0.9倍,我们认为唯品会2021年合理PE为17-20倍,对应市值为1,430-1,683亿元人民币。唯品会当前PE仅11倍,估值具备吸引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风险提示
(1)正品心智风险
对于唯品会而言,最大的风险在于公司正品特卖心智的战略定位的变化;质保方面存在实际操作性风险,如果正品保障信用被频繁质疑,渠道的价值将大幅缩减。
(2)竞争加剧风险
综合电商平台等新竞争对手可能会加大营销投入和用户补贴,我们并不认为新竞争者将颠覆唯品会的竞争优势,但并不排除特卖行业竞争加剧,短期内对唯品会的业绩带来影响。
(3)信息滞后风险
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4)计算假设风险
市占率、盈利预测等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或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89 阅读智能仓储企业“智世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2439 阅读这家老牌物流巨头被整合重组,四千多名员工将何去何从?
1795 阅读2024最值钱的物流上市企业是谁?哪些物流企业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296 阅读地缘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应链:转型、挑战与新秩序
1102 阅读物流供应链领域“吸金”不力,但能给投融资事件颁几个奖
1077 阅读仿生学:蜂巢带给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948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959 阅读16连冠背后,日日顺助力智家工厂物流降本增效
938 阅读中远海运回应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90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