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货主企业降本增效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除了物流各个环节本身外,几个外在因素对物流效率的影响不可忽视。
1、产业结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的成本和效率。
大面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越高,则物流费用占比下降的概率越大,运1吨钢和1吨芯片,运费差距不大,但物流费用比重前者高很多。产业空间结构布局上,重货运输距离下降,也会降低物流成本。
这需要社会能源结构匹配,比如氧化铝产业,如果东部有跟西部一样便宜的电费,则物流上就不用受进去的货多、出来的货少、长距离运输的苦,完全可以在东部沿海城市完成,如此,同样的产值,物流费用大幅度下降。
2、人口结构会改变物流运作方式,增加透明度,降低交易费用。
人口结构重点在两个层面:家族小型化和劳动人口下降。
坚持执行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过去的大家族逐渐小型化,过去三代人就有可能串联起上百人的亲人关系,并通过差序格局形成很好的管理秩序,不要说物流生意,就算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可能链接在一起;
现在三代人能形成亲戚关系也就10人左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社会各个环节更有可能走向公平、透明,裙带关系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既然是对外,不如通过平等公开的程序,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
劳动人口下降,一方面会导致人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会促进设备的无人化,而后者在生产企业尝到甜头后会给予正面的反馈,当前物流各个环节都实现自动化、无人化甚至智能化的趋势基本已经无可阻挡,如何加速顺势,是物流企业要考虑的点。
3、社会政策不协调,极大地增加物流成本。
两个社会政策对物流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各个环节:税收安排和社会保障。
税收安排方面,增值税成为了物流企业集中、兼并重组和形成行业优势的重大阻碍。物流处于经济活动的末梢,尤其是到司机更是如此,末端获得增值税票的途径和动机都不足,而且我们所看到的增值,可能仅仅相当于司机的劳动报酬,这些可能是精准扶贫的对象。
但由于增值税政策安排,正规的企业或者要进入到资本市场的企业,增值税进项成为物流绕不开的坎,而物流企业要发展,又需要与资本市场对接以形成资本方面的优势,于是可以看到一些畸形的商业模式在物流行业诞生。
比如物流平台或者物流企业本可以直接对司机进行结算和调度,但一定要让司机挂靠在车队企业(挂靠在车队,实际上还是司机个人对自己的车负责),增加业务流程的同时,增加司机的收款风险和货主企业的物流成本,税收制度的影响远不是物流行业自身能解决的。
社会保障有个巨大的坑。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大多来自农村,在当前社保全国统筹的情况下,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各自户口所在地已经有新农合保障,有的地方还会有保险公司介入形成大病保险,农民工其实不想缴纳五险一金,一方面成本较农村高,另一方面用起来也不互通、不方便;
但在企业制度安排上,所有企业的合同员工必须缴纳社保,根本原因是用这些人的人头费来弥补过去社保的亏空,带给企业的是无法规避的成本。这个坑不是物流行业自己能解决的,很多企业同样无法避免。要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活力,需要其他渠道解决社保需求。
4、技术发展极大提升物流效率。
这里主要是指普适性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比如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使仓储里的机器人动起来,使很多过去不能实现的场景都能得到大规模运用,只要身在其中,处处能感受到技术带来的物流领域的变化,识别、入仓、分拣、搬运、传输、测量等等各个环节都在快速更新。
5、城市规划是提升共同配送效率的重要手段。
如您所知,共同配送的基础在于相同或相似行业做大货量规模后,通过仓配一体化管理,实现效率提升,比如同城中向超市的配送世纪华联在杭城10多个超市,集中协调社会储运设施后的配送可能效率更好;
或者苏宁、国美及京东的家电配送等,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产品,城市规划部门要做的是将这些功能类似的板块集中,促进物流资源的集中。规划,不是物流能够解决。
总之,物流与社会各个要素高度相关,要提升物流全链条效率,不仅仅要练好内功,还需要外部条件的改善。如同企业管理一样,在多目标约束条件下,若各个目标无法达成一致,局部的效率提升会导致整体效率的大幅度下降,这就需要决策者能够站在更高层来统筹协调,从而带来整体效率提升。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前海粤十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2839 阅读乐歌股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约50%,大力发展海外仓
2815 阅读物流行业如何破“内卷”?
1636 阅读电商件单票 36元,中国快递企业扎堆到中东搞钱
1437 阅读全球海运市场动态(一月中旬至一月下旬)
1357 阅读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1277 阅读5000吨!创单日历史新高!
1013 阅读打破成本困局:重塑企业运输采购新范式
1055 阅读顺丰控股:2024年12月营收264亿元 速运物流板块业务量同比增近20%
1046 阅读⾸批中国物流碳计算⼯具获得GLEC⼯具的授权认可
100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