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常说未来21世纪最缺人才,21世纪人才最贵,现在到了21世纪才发现21世纪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力!你3000元/月招不来农民工但能招来大学生,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劳动力,是企业这几年不得不面对问题,难招聘、难管理、效率低、留不住、离不了等基本是所有企业面临的现状。而这类人员也呈现出年龄大、家庭事务多、就业不稳定、退出者多进入者少等现状。
特别是物流企业对这一现状的理解更为深刻,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都通过技术升级、装备投入逐步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而物流这个新兴行业大多数企业还是传统的作业模式与原始的劳动方法。零售物流、商贸物流、专线物流企业更甚,本文重点以零售物流配送企业或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现场为模型分享下我的理解。
降低现场劳动强度、减少对人员的依赖、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设备、技术投入,从目前市场来看关于物流技术与设备对于零售物流来说都是过剩的,而且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完全投入使用。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还在依靠人力来完成呢,我了解的情况基本分两种,一种企业老板做零售出身不了解或者说不知道哪些设备与技术,一种第三方服务零售企业的三方企业对市场没信心不敢投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到大企业动辄数千万上亿的投入望而却步。
从管理学与财务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的投入都需要一个平衡点,中小企业的技术、设备投入平衡点需要综合考虑供应链上下游收益而不只是物流环节,比如装载设备的投入不只是降低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劳动强度与装卸效率,还提升了门店的上货效率与商品品相与品质的损耗。
物流配送中心投入是长期的是持续的,是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甚至是行业供应链)上下游效率、品质都有影响的,当然投入的时候也需要根据企业整体战略规划来投入。比如零售企业未来门店的发展、业态调整,对于服务零售行业的三方企业目标客户,区域行业发展等。
中小企业投入还是主要以为现场服务,现场为业务服务为基准,不可太盲目。更不要以头部企业看齐,无论方案、技术、设备等都要量身定做,包括服务商、品牌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设备投入是最容易的也是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的,因为常常听说哪家企业投入几个亿、几千万建设了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其实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太大的发展规划,仓库可以租,没有商品代理权或者少的话高位货架也可以不用,除了这两大项那就设备投入就少多了。
最常用的设备搬运设备,手动托车,长距离的话可以考虑电动托车(平移);存储设备拣货货架、托盘;装载设备,笼车、周转筐。这些最简单、都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设备,却是最能减少现场劳动强度与作业量的。当然由于技术含量低也没必要选大品牌、大服务商合作,只要能满足现场需求就好。
物流技术主要分两种,信息技术与现场管理技术。关于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软件很多服务商也很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商与软件也是个技术活。物流信息化技术是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一部分,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这一块都是单独做的。
在零售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门店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化比较重视,而对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相对滞后。原因与设备一样,听到最多的就是一套上千万甚至更高,还有被某些“伪专业”说就你这规模上什么系统啊,人管管就好了。说零售话生鲜之:零售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SCM)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ERP)里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配合供应链活动中各实际业务需求,使工作流程及时信息化的呈现,做到各环节作业进程、商品(物料)状态及时更新在供应链运营中可时时查询的过程管理系统。并在供应链管理运营中形成物流、信息流、商流可视可控实现整体可视化、信息化以此来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与供应链管理水平。
连锁零售(商超)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SCM)主要包含: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OMS)、仓储管理(WMS)、运输管理(TMS)几个模块,随着技术升级与现场管理需要部分企业也加入了设备管理、现场目视化管理(也叫进程或进度目视化)与仓库自动化作业模块。涉及生鲜与肉类配送的企业也增加了专业的生鲜分拣与加工、肉类加工与中央厨房生产等模块。
重点要说说WMS与规模大小有没有高位货架没有关系,而且它与门店库存管理系统(DMS)完全是两码事。简单来说WMS就是从商品的移动与工作流程相结合的节点管理,它不但知道商品库存还知道商品状态与所处环节与位置(库位),而DMS就知道库里有多少不知道是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状态。
软件一定要量身定做,不要相信销售人员说我们的软件行业都在用,你买标品便宜,以后我也可以给你改等这些鬼话。中小企业可以跳过大品牌找行业内口碑好的中小企业来现场考察企业需求与运作特点后进行定制或者修改原有软件,相对来说更适用价格也实惠主要是后期维护起来也方便。
现场管理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重点不是这些技术工具,重点是与设备、软件的融合应用。现场是为业务服务的,技术是为现场服务的,软件是技术表现方式,同理软件是要根据业务、现场变化来变化的。
通过设备与技术的投入加上合理的现场规划、流程设计、制定相应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并结合岗位制定岗位职责,现场可引人缩小工作劳动强度,减少高强度工作岗位,部门(企业)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结合现场工作业务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招聘相应的人员,劳动强度低的用适合低劳动强度的人来做,必要的高强度劳动力岗位可按工作量计酬来提高其收入保证稳定性。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企业供应链顺畅、保证商品品质、减少损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团队建设、人员培养,从管理者的角度就是为企业提升服务水平、降低成本,让员工成长、提高收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服务过一家企业由最初的60多名员工劳动力占50%以上的团队,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用工不到30多人降低了劳动强度,仓库作业岗位全部适合女性操作岗位,高劳动强度工作减少至只有6人卸车,司机专职专岗最后改制为带车合作。整体费率由原来的5%以上降至3.5%以内,员工薪资提高20%以上实际工作时间缩短达到在正常出勤时间内都能完成任务。
从仓储规划,看DeepSeek的实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3665 阅读单月总货量同比增长734.4%!独家解读顺嘉国际货站跨越式增长背后的效率密码
1988 阅读“京东服务+”洗衣中央工厂招商、3C上门安装/维修招商
1184 阅读跨越速运第21架全货机入列+西部枢纽空侧启用,航空运力完成中国版“锁喉”!
1144 阅读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046 阅读德邦物流注销回购股份 京东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946 阅读冷链不只是物流,还是依托供应链的生态
939 阅读传“6800底薪+五险一金”招外卖小哥,0佣金的京东外卖能否杀出重围?
966 阅读京东外卖重点推广39城
868 阅读极兔速递荣登《时代周刊》2025亚太地区最佳公司500强
799 阅读